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新高,就业压力只增不减
时间:2023-08-11 07:53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春季,是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面对求职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秉持务实态度,选择去基层或者一线生产岗位工作,以此积累经验。当然,也有人眼光高远“不将就”,坚持自己的梦想,只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希望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先“养活”自己?还是追求理想?
懂得取舍,找到人生的坐标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走出校园的首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就业方向,需慎之又慎。每个人都应该综合考虑当下就业环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找到人生的坐标系,脚踏实地,深耕热爱的领域,打拼一番事业。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大多数人希望专业对口、待遇优厚、发展前景广阔,最好还离家近。诚然,怀着力求十全十美的求职心态无可厚非。然而,学会审时度势,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懂得取舍,妥善处理好职业理想和现实需求的矛盾更为关键。
从中文系毕业后,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倾向来沪发展。在人才交流市场求职时,我的目标很明确,基本锁定上海几家互联网大厂展位,较为关注文案策划、品牌管理等职位的招聘需求。通常这类公司将职业经验作为很重要的考量标准,同等学历更青睐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数次铩羽而归后,我逐渐放平心态,把目光转向那些规模不大的创业型企业,并成功通过一家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营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的面试,顺利入职营销服务部,主要负责产品发布前期的市场推广文案。在创业公司工作,挫败感和成就感并存,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提升能力和收获经验的过程。事实证明,这段工作经历成为我简历上亮丽的一笔,让我后续职业发展有了底气。
毕业后求职是追求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答案因人而异。若一时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不妨改变方向,先找到一份与之相关的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洞察市场需求,树立职场信心,总会柳暗花明。
董红
不求“高大上”,只要“够得着”
作为2023届的毕业生,就业迫在眉睫,不得不开始关注自己的就业大事。
翻看新闻,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新高,就业压力只增不减,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在网上,也出现不少有关“求职难”的声音,有多个高校的高材生去争取一个基础岗位的;有作为重点高校毕业生不满自己的工资和待遇的;有投了很多份简历但回音寥寥无几的。观察我身边的同学,也有不少人放弃“海投”式求职,投入到考研、考公大军中去。
作为一个没有太多实习经验和社会经验、实践能力不足的“双非”高校大学生,我认为求职时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选择目前能够“够得着”的工作。放平心态,不要太在意一开始的工资金额和职位高低。选择“够得着”的工作,就是先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或已有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比如我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以第一份实习工作选择了与运用文字能力有关的宣传类工作。对于能力欠缺的求职者,在“够得着”的工作和自己的目标岗位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需要我们在“够得着”的工作中勤恳学习,甚至在业余时间补充相关知识,脚踏实地一步步培养自己目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目标。
对于不太明确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求职者,可以多从不同的岗位中获得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所在。对于已经有自己一番热爱的求职者,大可以将自己的爱好发扬光大,提升专业能力至出类拔萃的高度,从而将爱好发展成职业。
在我看来,求职岗位必须要和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匹配,摒弃“一步到位”的思想观念,抱着成长的心态求职,才是可取的求职态度。
杜洁
立足当下才能把握未来
近日,逛书店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一本书《等一朵花开》,这是漫画家小林的代表作。作者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然而他毕业于临床医学系。书中写道:经常会收到年轻读者一些类似的提问“毕业几年,很讨厌目前一潭死水的工作,工资也很低,很想做一些改变,去过更精彩更丰富的人生,但又无力改变现状,该怎么办?”他的答案通常是这样:“要先做好必须要做的事,活下来,才有机会去做喜欢的事,走出去。”
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并且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幸福的,但这种幸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运得到的。为了生活和责任,迫于现实和各种各样的原因,也许我们无法从事心仪的工作,但依然可以从已经在做的事情里找到乐趣,或者是给自己留更多关于生活的空间。工作本身是一件非常专业且中性的事,并不是只有想象中的美好,摆正心态非常重要。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诗和远方的田野”谁都想拥有,但你得先具备走的能力。要想走出去,你先得活下来。没有人一步就能抵达多高、多远之地,只有去经历更多的锻炼,拥有更多的经验,逐渐明确方向,才能够最终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价值。
提到选择,我总能想起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下的诗句:“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漫漫人生中,所有人都有两段路要走,走好你必须走的那段路,才有机会走你想走的那段路。不管走哪段路,只要努力地走,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画一张越来越清晰的画。
李子瑶
循序渐进走上理想岗位
对于职业,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期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往往由于很多客观原因,并不能得偿所愿,我更倾向于循序渐进走上自己的理想岗位。
在学生阶段,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实习,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工作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人生如棋,紧要处就是几步,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握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毕业之后,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份不那么完美的工作,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因为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与校园生活比起来,职场更为重视的是沟通的技巧,毕竟工作时所遇到的人不会像老师和同学一样包容你。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言简意赅地和客户沟通,如何应对客户的各种要求?应对这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件事。
现在的我已经参加工作多年,成为了一名水务人。但是我深刻认识到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如果仅仅因为找到了工作,可以养活自己,满足于现状,就会犹如“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迷失方向而停滞不前。我认为任何看似简单的工作中,都包含着不简单的能力。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工匠精神,不断地深耕细作,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就,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如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不求速胜,但求慢赢。繁花锦簇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如循序渐进走上自己的理想岗位。
陈琪
总会遇见的春天
每年看到大批毕业生找工作时,就想起我当年找工作的情景。
那些年,网络不发达,缺乏前辈指导,信息不畅通,且自我定位不清晰,让我吃了很多苦、走了很多弯路,但也汲取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先“养活”自己还是一步到位?其实不可一概而论,每个人性格、能力、资源、追求都不同。拿我自身来说,没有经济支持、资质平平、缺乏早期的规划,毕业之后就选择了先“养活”自己,来到四线城市,找了一份看起来和我学历、能力“不匹配”岗位。这几年里,我没有自暴自弃,反而立足岗位不断钻研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5年后,赢得了在上海的一个令我满意的offer,也安家落户成为新上海人。
当看到那些一毕业就月薪过万的年轻小伙伴,我心里也很是羡慕。如果我提前一年做好职业规划、毕业的时候自信大胆一些,会不会少走弯路?但想起自己一步步辛苦踏出来的路,也有些许自豪。对于找工作,很多小伙伴在大学时代疏于学习,有的沉迷于网络或者是交际,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一无所长,当看到有的同学一毕业就进入大企业工作,徒有羡慕;还有的抱怨没有资源和人脉,不愿意从基层干起,工作挑三拣四,在怨天尤人中荒废了大好时光。
现实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条件和起点,都要首先做好自己,珍惜学生时代的时光,多学知识技能、提早规划、找准定位,哪怕一时失意走了弯路,不必懊恼,正如一句话所说:“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持续努力,就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懂得取舍,找到人生的坐标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走出校园的首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就业方向,需慎之又慎。每个人都应该综合考虑当下就业环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找到人生的坐标系,脚踏实地,深耕热爱的领域,打拼一番事业。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大多数人希望专业对口、待遇优厚、发展前景广阔,最好还离家近。诚然,怀着力求十全十美的求职心态无可厚非。然而,学会审时度势,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懂得取舍,妥善处理好职业理想和现实需求的矛盾更为关键。
从中文系毕业后,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倾向来沪发展。在人才交流市场求职时,我的目标很明确,基本锁定上海几家互联网大厂展位,较为关注文案策划、品牌管理等职位的招聘需求。通常这类公司将职业经验作为很重要的考量标准,同等学历更青睐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数次铩羽而归后,我逐渐放平心态,把目光转向那些规模不大的创业型企业,并成功通过一家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营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的面试,顺利入职营销服务部,主要负责产品发布前期的市场推广文案。在创业公司工作,挫败感和成就感并存,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提升能力和收获经验的过程。事实证明,这段工作经历成为我简历上亮丽的一笔,让我后续职业发展有了底气。
毕业后求职是追求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答案因人而异。若一时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不妨改变方向,先找到一份与之相关的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洞察市场需求,树立职场信心,总会柳暗花明。
董红
不求“高大上”,只要“够得着”
作为2023届的毕业生,就业迫在眉睫,不得不开始关注自己的就业大事。
翻看新闻,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新高,就业压力只增不减,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在网上,也出现不少有关“求职难”的声音,有多个高校的高材生去争取一个基础岗位的;有作为重点高校毕业生不满自己的工资和待遇的;有投了很多份简历但回音寥寥无几的。观察我身边的同学,也有不少人放弃“海投”式求职,投入到考研、考公大军中去。
作为一个没有太多实习经验和社会经验、实践能力不足的“双非”高校大学生,我认为求职时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选择目前能够“够得着”的工作。放平心态,不要太在意一开始的工资金额和职位高低。选择“够得着”的工作,就是先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或已有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比如我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以第一份实习工作选择了与运用文字能力有关的宣传类工作。对于能力欠缺的求职者,在“够得着”的工作和自己的目标岗位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需要我们在“够得着”的工作中勤恳学习,甚至在业余时间补充相关知识,脚踏实地一步步培养自己目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目标。
对于不太明确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求职者,可以多从不同的岗位中获得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所在。对于已经有自己一番热爱的求职者,大可以将自己的爱好发扬光大,提升专业能力至出类拔萃的高度,从而将爱好发展成职业。
在我看来,求职岗位必须要和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匹配,摒弃“一步到位”的思想观念,抱着成长的心态求职,才是可取的求职态度。
杜洁
立足当下才能把握未来
近日,逛书店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一本书《等一朵花开》,这是漫画家小林的代表作。作者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然而他毕业于临床医学系。书中写道:经常会收到年轻读者一些类似的提问“毕业几年,很讨厌目前一潭死水的工作,工资也很低,很想做一些改变,去过更精彩更丰富的人生,但又无力改变现状,该怎么办?”他的答案通常是这样:“要先做好必须要做的事,活下来,才有机会去做喜欢的事,走出去。”
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并且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幸福的,但这种幸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运得到的。为了生活和责任,迫于现实和各种各样的原因,也许我们无法从事心仪的工作,但依然可以从已经在做的事情里找到乐趣,或者是给自己留更多关于生活的空间。工作本身是一件非常专业且中性的事,并不是只有想象中的美好,摆正心态非常重要。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诗和远方的田野”谁都想拥有,但你得先具备走的能力。要想走出去,你先得活下来。没有人一步就能抵达多高、多远之地,只有去经历更多的锻炼,拥有更多的经验,逐渐明确方向,才能够最终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价值。
提到选择,我总能想起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下的诗句:“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漫漫人生中,所有人都有两段路要走,走好你必须走的那段路,才有机会走你想走的那段路。不管走哪段路,只要努力地走,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画一张越来越清晰的画。
李子瑶
循序渐进走上理想岗位
对于职业,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期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往往由于很多客观原因,并不能得偿所愿,我更倾向于循序渐进走上自己的理想岗位。
在学生阶段,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实习,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工作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人生如棋,紧要处就是几步,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握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毕业之后,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份不那么完美的工作,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因为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与校园生活比起来,职场更为重视的是沟通的技巧,毕竟工作时所遇到的人不会像老师和同学一样包容你。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言简意赅地和客户沟通,如何应对客户的各种要求?应对这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件事。
现在的我已经参加工作多年,成为了一名水务人。但是我深刻认识到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如果仅仅因为找到了工作,可以养活自己,满足于现状,就会犹如“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迷失方向而停滞不前。我认为任何看似简单的工作中,都包含着不简单的能力。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工匠精神,不断地深耕细作,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就,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如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不求速胜,但求慢赢。繁花锦簇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如循序渐进走上自己的理想岗位。
陈琪
总会遇见的春天
每年看到大批毕业生找工作时,就想起我当年找工作的情景。
那些年,网络不发达,缺乏前辈指导,信息不畅通,且自我定位不清晰,让我吃了很多苦、走了很多弯路,但也汲取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先“养活”自己还是一步到位?其实不可一概而论,每个人性格、能力、资源、追求都不同。拿我自身来说,没有经济支持、资质平平、缺乏早期的规划,毕业之后就选择了先“养活”自己,来到四线城市,找了一份看起来和我学历、能力“不匹配”岗位。这几年里,我没有自暴自弃,反而立足岗位不断钻研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5年后,赢得了在上海的一个令我满意的offer,也安家落户成为新上海人。
当看到那些一毕业就月薪过万的年轻小伙伴,我心里也很是羡慕。如果我提前一年做好职业规划、毕业的时候自信大胆一些,会不会少走弯路?但想起自己一步步辛苦踏出来的路,也有些许自豪。对于找工作,很多小伙伴在大学时代疏于学习,有的沉迷于网络或者是交际,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一无所长,当看到有的同学一毕业就进入大企业工作,徒有羡慕;还有的抱怨没有资源和人脉,不愿意从基层干起,工作挑三拣四,在怨天尤人中荒废了大好时光。
现实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条件和起点,都要首先做好自己,珍惜学生时代的时光,多学知识技能、提早规划、找准定位,哪怕一时失意走了弯路,不必懊恼,正如一句话所说:“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持续努力,就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2013-06-08
2013-07-22
2013-09-08
2013-06-08
2023-01-27
2013-06-08
2013-09-12
2023-12-12
2013-09-05
2013-07-21
最新资讯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