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乡下一所小学承担了一项篆刻教学现场展示活动

时间:2023-08-16 10:06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约略想来,认识朱晓东不过五六年时间。然深引为友。初识晓东,当属不期而遇。那年,嘉定乡下一所小学承担了一项篆刻教学现场展示活动,有幸请到朱晓东这样精篆理、通教培的沪上闻人亲临指教,实为郊区农村小学之大事,区美术教研员、校长、篆刻教师等相关人员咸集,雁阵排开。

  朱晓东儒雅谦逊,识见过人,且与教师交流互动中时有巧思,开达理干之能可见一端。其谈吐爽利,声如磬,且惯以三、四言之音律节奏断句,颇具《诗》之语炼质感。天色向晚,谈兴正浓,主人遂留客再叙,佐以农家土菜、烧酒。古人以为,酒桌上最能见人之真性情,诚然。席间,宾客皆欢,晓东豪迈之性情颇有魏晋士人风骨。席罢,晓东返市区。匆匆一晤,顿生好感。

  晓东祖籍浙江省海宁市,幼经曾祖孝兰公督学国文,好古敏求,亦沾溉了越地王国维旧学、徐志摩诗情、查良镛侠气之余绪。其后,晓东问艺陈门,立雪唐门,受业韩门。记得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别跟我说你功夫有多深,师父有多厉害,门派有多深奥。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喽,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套用时下的流行语,晓东也确实能“打”:学院派出道,遍历欧美博物馆,遍游俄罗斯艺术,17年会展生涯填补国内会展两项空白……文博富赡、远播丹青。

  笔与墨是密切联系的双重修养,晓东既遵从传统的笔势与法度,又能自参己意,深入浅出,于轻重浓淡把控中完成心象的书写表达,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书卷之气盎然墨外,终成一家独特之面貌。观其书画,墨象醇厚华滋,或高古浑穆,或清空杳邈,或跌宕洒脱,给人以气蒸云梦,眼底波澜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晓东之画端题跋,本我率真自成一格,读之品之,当能寻其“浅研”之法门。

  那年己亥端午,尹昊兄明彻山房新葺之雅集。落地玻璃窗内,日光灯光交辉,明式长条案桌上早早铺就全绫精裱空白手卷,一众文友联袂泼墨挥毫,张波先生书写“明彻山房雅集”题签,邀晓东拖尾补识。

  晓东自“一本书院”课徒毕匆匆赶到,不待言语即援笔落墨,平素朗声之迟疾顿挫即刻化为毫间之张弛开阖,书山房胜景、雅集乐事,满纸烟云间留轶事添墨香,足见其博闻强识、胸有甲兵。书罢,晓东意犹未尽,唤人再取书法毛毡、宣纸,凝神片刻,默记侠客居主《采桑子·重葺山房初成有感》,胸中荡漾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旋律,奋笔一挥而就,墨迹酣畅、真率夷旷,生新法于古意之外,毕竟是魏晋自觉、太白醉草涵养起的湖海气质。

  晓东兰竹小品墨意淡与浓亲、形与神合,尤为耐看。其兰草画法出入于白蕉,空谷独绽着笔寥寥,清介坚劲、风神自远。一箭数花,出梗之法“逆入用笔作顿势,始见天然茁壮”,兰草花瓣则淡扫蛾眉,若森冈希世子“光之呼吸”冷白瓷。最喜晓东以浓淡水墨写月下之竹,虽寸冈尺堑,而篆隶、行草、飞白之法熔于一炉,若董西厢之空庭待月、竹影拂墙,斯人独步婆娑影。

  《花甲问白》作品展花开沪上“羽瓦台”。但见羽瓦这两个汉字就令人心生欢喜,隐然有诗意弥漫:一片羽瓦流冰华,海上今古几池台。真的是“浅砚斋”澄泥砚里一滴宿墨,羽瓦台廊庑周遭瞬间尽是兰香竹影。

  其实,艺术本无轻重之分,魏晋乃至唐宋传本法帖最可读处,就是那些提笔信手写就的生活便条,完全不以让人珍藏、悬挂为目的,也正如唐云所言:“画兰画竹寻常事,每到兴来一挥之。”如今社会早已缺失了接纳诗书画的热情、从容与诚恳,而雅集抑或沙龙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充盈着寄身于翰墨友人的内在文化人格气韵,或对晤切磋,或弹射臧否,古之文艺批评传统在此间得以承续。

  近十年来,晓东掌韩馆、创立一本书院……早已将嘉定视为故乡。嘉定虽处郊区,无山无水无法租界梧桐树浓荫蔽日,然民风淳朴“亦有烟波竹树光”。花甲之年,晓东寓居嘉定新城远香湖畔,于窗前月色、蕉露滴响间安放一怀莼菜鲈鱼、菰芦长物之思。

  至今回想,这几年与晓东交往的那些片段,都仿佛是晋人随心所意的手帖,文心翰墨尽是当世文人洒脱率真的温暖故事。花甲问白,远香湖上月色正白,想见其正温一壶李太白于月光下酒。无眠。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