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鹰的“莼鲈之思”为人称道,世人也随之将乡思寄托在这小小的

时间:2023-08-19 09:27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莼菜,这种象征着秀丽、婉约与多情的水生植物,是不少文人的追捧对象。尤以晋人张季鹰的“莼鲈之思”为人称道,世人也随之将乡思寄托在这小小的植物上。

记得旧时江南,莼菜并不罕见,几乎有湖的地方就有莼菜。早年春天的家乡街头,不时可以看到挑着木桶卖莼菜的小贩。而较为著名的有太湖莼菜、西湖莼菜、淀湖莼菜等。

莼菜的茎匍匐延伸在水底淤泥中,真正可食用的部分是那尚未露出水面、色呈墨绿、被一层类似琼脂的胶质包裹着的嫩叶。只要水温适合,过一两天,原本娇嫩的绿叶便会探出水面变成碧叶,蓬勃奔放地舒展着,煞是好看,却已胶质尽失,不堪食用。因此,莼菜须得适时加紧采摘。

莼菜开采期的水乡,绿波粼粼。“采莼时值艳阳天”——苏轼这句吟咏,令人莫名生出天高云淡、胸怀畅意之意。但实际上,采莼与采茶一样,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差事。天未亮,水乡的采莼女早已在水中作业了。当太阳爬到头顶,采莼女拿出干粮啃上几口,接着又目送手挥,要一直埋头苦干至下午才上岸,每日几乎九个小时泡在水里,十分辛苦。

新摘的莼菜呈梭状,上手滑腻,但观之又特别清新,即便用荷叶尖或龙井新茶来形容,似乎都少些灵气。至于口感,《湘湖记》中形容其清液欲滴,可与鱼髓蟹脂相较,而清远更胜。但就我个人而言,莼菜除了独具沁人心肺的清香以及细柔滑润的质地外,并无特别滋味,可能是因着季节、乡情,才让它在世人眼中变得与众不同。

水乡人家,在烹制莼菜时,通常会加些春笋丝、鸡丝、肉丝、火腿,或配鱼圆做个汤,属于简单的家常吃法。

若是上饭店品尝莼菜,则有凉拌莼菜、莼菜银鱼羹、莼菜肉圆汤、鱼圆莼菜汤等可作选择。不过吃时也要留个心眼,不在时节上的话,十有八九是罐头货或是隔年陈货。那莼菜多半已失去新鲜时那种翠绿和清香,且叶片一入口就完全散开了,如嚼茶叶,乐趣全无。

我最喜欢的一道菜要数莼菜银鱼羹了——碧绿清爽的莼菜带着小清新,于汤中荡漾摇曳,加上萦绕在周边的如脂银鱼,宛若一幅轻启卷轴的水墨画。用汤勺小口慢品,莼菜微弹性滑溜的口感以及清香微苦的味道在口中蔓延,与银鱼的水泽之鲜互为衬托,如丝如缎,柔软地拂过舌尖。那种感觉,恰似春风中的江南,令人沉醉,令人留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