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华东管理局受理的首个客运载人eVTOL项目 有望于2026年实现应用

时间:2024-03-22 10:24   作者:admin  来源:黄山新闻网       返回首页

  在大零号湾,未来空间领域的沃兰特正“起飞”。这款由自主研制的VE25-100型客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于去年9月进入了型号合格审定程序。这是民航华东管理局受理的首个客运载人eVTOL项目,有望于2026年将“空中的士”照入现实。在张江,未来健康领域的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内,已经获批细胞与基因疗法注册性临床试验项目。该项目占到了上海的60%、全国的25%,成为了该地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临港,未来能源领域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主要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计划于年内完成试投产。达产后规模近40吉瓦,将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创新项目在大零号湾、张江和临港等地不断涌现。

  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是上海布局的五大未来产业。2022年9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在全国打响布局未来产业“第一枪”。去年3月25日,上海正式授牌张江、临港、大零号湾成为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首批承载着高浓度新质生产力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将满一周岁,区内已有不少“小荷”露出,且进展喜人,有望于数年后跑出一批“核爆点”。

  未来产业的规律很难被捕捉到,但上海市明确提出了“唯二”的确定性,即人才和土壤,并配备了5至8年呵护的足够耐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技术进步处处长李宇宏介绍,近一年来,上海市着力培养产业载体,除了首批3家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外,还加快了合成生物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用AI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未来规模化智能制造机器操控系统及运管平台等项目的落地。该市还着力攻克技术难关,在脑机接口、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和超导等领域组织了重大项目,并建设了燃料电池、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北斗导航、石墨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等,形成了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链条。最后,该市还着力促进转化成果,积极参与去年9月工信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活动,推荐了89对创新联合体参与,推荐数位列全国第一。近期,该市又聚焦量子科技等九大重点领域,拿出试验场景,鼓励英雄组队揭榜,打通成果转化链条。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