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将营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风貌保护传承样本

时间:2024-03-27 11:42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崇明鲁东村有一株百年牡丹,是当地村民世代守护的珍宝。村民们相信花开的数量会直接影响来年的收成,因此非常注重牡丹的栽培和保护。这株牡丹已经经历了数百年,据说是在明朝时期种植的,是当地最有名的古董之一。奉贤四团镇的农田呈现出鱼鳞状的布局,那是由千百年间潮涨潮落留下的痕迹。这种独特的布局和地形使得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非常有优势,奉贤四团镇也因此成为了上海水蜜桃第一镇。浦东大团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著名的赵桥村从明代开始就种植桃树,成为了浦东地区最早种植桃树的地方。

  在城市的周边乡村探索历史,每一段历史都在向人们发出提醒:上海这座城市并非在近代才得以出现,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些历史片段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

  最近,上海市委常委会通过了《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并计划在近期聚焦20个乡村风貌单元试点。到2027年底,将营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风貌保护传承样本。

  本轮规划的最大亮点,无疑是首次提出“沪派江南”概念。它意味着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不再囿于建筑个体的层面,而是将视野延伸到更为辽阔的自然基底、悠久的历史脉络以及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保护与发展能否并行?

  动用近300名专家、12支规划设计测绘团队,走遍全市1556个行政村,组织1600多场座谈会,访谈4000多名村民,拍摄5万张图片资料,显然不是为了求一场“风花雪月”。

  站在更高的层面,就能读懂上海乡村的战略意义。上海的郊野乡村地区面积占全市面积超60%,存在感相当突出。“上海的郊野地区水乡特质鲜明,江南特色突出,滨海成陆演变特征浓厚。所谓沧海桑田,人间一隅。保护好传承好具有浓郁江南文化、水乡特色的自然肌理、村落风貌,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着力保护传统文化,构建“沪派江南”的风貌体系、空间脉络、自然要素、人文特质,赓续滨海江南的基因,打造文化自信的上海样本。”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张玉鑫说。

  “沪派江南”,“沪”是精髓。“沪”,本为人们在江海之滨捕鱼的一种工具,所以沪派乡村从来不只有苏浙的小桥流水,还有来自江与海的激荡,由此衍生出的沙滧鳞田、绞圈房子、宅沟大院是其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

  过去几年,上海虽然有吴房村、水库村、岑卜村等乡村出圈,但是整体数量不多。“在深入调研走访之后,我们发现上海乡村特色风貌存在不少问题瓶颈,缺少本土味道,亟须尽快保护。”市规划资源局乡村处副处长田峰说。

  拆解开来看,具体表现为江南水乡风貌特色消解。在城镇规划建设思路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主导下,上海乡村出现大量整齐划一的道路、河道和田埂,同质化的乡村建筑、广场和草坪,代表江南农耕文明的湖荡、圩田被填埋改造。由于乡村产业振兴和水乡传统风貌依托不足,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大型工业园、康养酒店设施也对乡村风貌肌理造成了严重破坏。

  历史资源逐渐流失亟待保护。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体系尚未建立,被列入保护名录的民居建筑,由于缺乏保护意识、修缮经费、专业机构,难以活化利用。

  传统乡村空间的急速衰落和演变,也让传统文化无法有效传承。“很多文化需要特定的空间载体,青浦的民歌对唱发源于田头耕作,宝山的行龙船在曲折蜿蜒的河道里才更有味道。”一位业内人士说。

  更为迫切的是,识别、保护和传承特色村落风貌,承载着一座城市对未来发展的深刻诉求。在全国乡村振兴标杆——浙江“千万工程”的帮助下,许多浙江乡村已经真真切切地获得了实惠。通过20多年的努力,风貌保护和乡村产业已经实现了良性循环。在浙江“千万工程”的帮助下,许多乡村地区得到了保护和修复,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这些地区的风貌和特色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也带动了当地乡村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识别和保护具有独特风貌和特色的乡村地区,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有人将“千万工程”比喻为浙江发展的转折点,就像是让列车换轨的扳手。那么为什么上海乡村不能从特色村落的保护传承中作为大都市重塑发展理念和模式的扳手呢?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