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版“三师联创”触发活力 深挖“文化+”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

时间:2024-03-27 11:46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在当前的上海市,乡村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此时强调特色村落的保护措施是否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呢?

  专家认为,保护与发展的尺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决策者、规划者和运营者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在特色风貌的保护和发展中,不是简单地保留传统的建筑和风格,而是要在风貌区和产业区之间进行区分,并采取分类发展的方式。这样做并不是要全面否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而是在特色风貌区中通过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种植。关键是要在传统建筑和空间底子上进行恰当的功能置换,实现风貌与现代化的完美结合。此外,专家还指出,在保护和发展特色风貌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保留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充分考虑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利益,确保风貌发展能够真正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

  专项规划还着重强调了产业的重要性。深挖“文化+”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集中力量推动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平台落地,打造具有集成度、显示度的功能空间,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软实力”持续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结合专项规划,上海将于近期聚焦20个乡村风貌单元试点,结合所处区域的城市战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如川沙纯新单元结合东方枢纽建设,月浦月狮单元结合吴淞创新城建设,挖掘传统村落民居历史价值,进行风貌更新和功能活化,促进现代产业设施与整体风貌协调发展,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乡村风貌保护传承,由规划先行,但不仅限于规划,需要多方共同推进。如,发挥集体、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市场、专家、学者、公益人士等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试点探索,建立乡村版“三师联创”机制,即通过规划师、建筑师、评估师多专业技术团队集成创新。

  近年来,随着“三师联创”机制的不断推进,已有3个自然村落地成功实现了该机制,它们分别是金泽镇西岑村、佘山镇刘家山村和具有绞圈房子特色的三林镇临江村筠溪小镇。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提炼乡村意象并加以传承,可以触发区域活力,让人们真正有兴趣从市区来到乡村“漫步”。在金泽镇西岑村,该机制的实施带动了当地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得乡村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发扬。同时,该机制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乡村生活。在佘山镇刘家山村,该机制鼓励当地村民以特色房屋和文化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使得整个村庄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同时,该机制还加强了当地村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进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业内专家表示,本轮规划最大的意义在于引导大众关注乡村、参与乡村,关注上海的江南文化内核,并且发掘超出规划范围的闪光点。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