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向延安》将于5月27日首演 让年轻人告诉年轻人“信仰是什么”

时间:2024-05-13 15:29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由海飞的小说改编成的话剧《向延安》将于5月27日在上海首次演出。最近,这部话剧正在由东艺制造和解放日报社联合出品,并在紧张的排练中。

  几天前,我晚上到达排练厅时,正巧见证了第二幕的精彩结局。在排练的空闲时间里,我和导演李伯男进行了一场对话,从关于信仰和上海的话题开始。

  李伯男希望《向延安》剧组和所有观看该剧的观众都能够共同探讨的问题是:“信仰是什么?”

  《向延安》这部剧所表现出的伟大和崇高的情感是通过剧中人物的信仰和坚定信仰的力量实现的。"信仰是支撑人们精神的重要元素,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纯粹、坚定的信仰,这些信仰不仅影响着观众,也影响着演员和整个戏剧行业。"李伯男说道。《向延安》通过剧中人物对信仰的探索和表现,向观众展现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信仰品质。剧中主人公林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赴汤蹈火,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不过,吸引这位屡获市场肯定的“文华导演奖”获得者接下《向延安》的原因,恰恰是它的丰富与复杂。

  “读了原著小说,我很喜欢。这是一部另类的、红色的文学作品,一个非常好的创作材料。如何把它变成舞台剧,充满挑战。”李伯男向记者解释,《向延安》不是单一的谍战题材作品,它有青春、有热血、有家庭,有小人物、平凡英雄的隐忍和生命感,而最打动他的是其中表达信仰的方式,“可以说举重若轻、声东击西、羚羊挂角、草蛇灰线,用文学的、艺术的方式表现了一个强悍的主题,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上海和那个时代的人的理解。”

  “我们希望让观众对这部戏的精神指向的理解更为宽泛,尤其是年轻观众,能够在看戏时慢慢聚焦、接近‘信仰是什么’,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身上得到启发。”李伯男说,随着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展开,这个答案可能就依附在剧中一个个小人物的心灵成长史之上,依附在上海滩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中。“作为谍战题材作品,我们追求的不是给予观众外部的情节刺激与视听体验,而是希望这部戏在谍战类型的前提基础上,更加具备一种人学的价值和诗性的品格。”

  对李伯男和剧组来说,《向延安》从小说到舞台,也是一番艰苦而有意义的探索。“文学和戏剧的表现方式不一样,文学作品的特色、优点有时甚至可能成为舞台剧的掣肘。如何创造性地转化,是对我们这次创作的最大挑战。”

  在《向延安》剧组,既有来自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科班演员,也有过去少有话剧表演经验的影视剧演员和跨界明星。在前期花费大量时间的剧本围读会上,李伯男总是鼓励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排练场上,没有明星与龙套之分,只有为角色奔赴的纯粹投入。

  “我们以‘向延安’的精神创作《向延安》,逐渐凝聚起一支有共同目标的队伍。”李伯男形容,将这支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上海的队伍带起来是一次独特的创作体验,“累,但美好”。

  用烟火气讲述“英雄的城市”

  北京人李伯男与上海很有缘分。20多年前,还是青年导演的他以小剧场情感话剧博得上海观众喜爱,每每来沪都取得高票房。在李伯男眼中,上海是一座有魔力、有活力的城市。以真实的旧改故事反映上海城市更新的都市喜剧《宝兴里》同样出自李伯男的执导。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黑暗与黎明交织的上海,到新时代“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上海,李伯男近期的这两部导演作品在无形中串起了这座城市走过的足迹。

  “有好的市场、多元化的观众群体,各种各样的创作可能。上海不仅是戏剧消费的码头,也是创作的中心,有能力创造出有上海独特性格的作品。”李伯男说,“作为戏剧人更应该讲好上海故事,讲好有中国品质的上海故事。”

  “《向延安》的故事发生在特殊时期的上海,‘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混杂着外滩的钟声、百乐门的舞曲声。一个家庭里,不同人生选择、不同信仰的人们撞击、对峙、交锋……他们的故事既有人生的意味,也有时代的意味。”李伯男说,“我们常说,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向延安》是用小人物,用人间的烟火气,拼出那些不为人知、隐姓埋名的英雄。”

  李伯男说:“我非常喜欢上海,喜欢上海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味道、腔调以及上海人的精神特质。上海是我一直以来最钟爱的城市,它让我感到亲切和舒适。”“我深爱着上海这座城市,它有着独特的魅力,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但是,我更愿意从精神上解读上海这座城市的隐秘角落,探索那些最为曲折幽微的因素,并通过一个个生命个体中最为真挚、最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构建起一条戏剧性的河流。”李伯男说道。“上海的文化氛围非常独特,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等等。这些元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上海独特的文化质感。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这种感觉让我感到非常舒适。”“上海的食物也非常有特色,有着各种各样的口味的美食。

  《向延安》的价值理念并不仅仅是追求“又红又火”,李伯男希望它是一种能够进入人们心灵深处的红色,一种真正能够燃烧起观众情感、引发共鸣的火。这种红色是纯粹的、无私的,它不会追求短期的利益,而是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如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在薄冰上,用排练厅里的每一分钟、每一个细节的劳动,不断努力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