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谍战题材话剧《向延安》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悬疑与诗意交织的戏剧构作

时间:2024-07-01 10:37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大型谍战题材话剧《向延安》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拉开一连四场演出的大幕。当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座无虚席,上千名观众的思绪被剧中主人公向金喜跌宕起伏的命运所牵动,在悬疑与诗意交织的戏剧构作中,感受到一段可歌可泣的平民史诗。《向延安》以向金喜为主角,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大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斗争。该剧通过向金喜的人生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以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话剧《向延安》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出品,并得到解放日报社的支持和联合出品。这部话剧在6月23日举行的2024微博文化之夜盛典上,荣获了“年度演出IP·年度优秀剧目”的殊荣。《向延安》是一部以革命历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延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话剧。

  话剧讲述了1939年上海华光无线电学校的进步学生们怀着青春热血准备出发去延安。此时正值主人公向金喜的父亲一周年忌日,紧迫的时局、亲情的羁绊、信仰的相悖,拉扯着向家每一个人。向金喜酷爱厨艺,因追逐心上人而误打误撞步入革命征途,陷于谍战漩涡。他心中向往圣地延安,却因命运的陡转留在了上海,在乱世与黑暗之中心向黎明,步步为营……

  话剧《向延安》改编自作家海飞获“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双年奖”同名小说,由海飞担任编剧、“文华导演奖”获奖者李伯男执导。“向延安”的真正意思是“心向往之”,主人公一生未能踏出上海,却以一种隐秘而伟大的方式“抵达”了延安。海飞表示,《向延安》不只是一部红色作品,更是一部青春颂歌,任何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青春与理想的影子。“对于当今年轻人,《向延安》也具有契合时代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一部特别适合年轻人观看的话剧。”

  舞台上,一座高耸的钟楼始终矗立,随着矩形转台的不停转动,迁移出不同的故事场景。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话剧《向延安》舞美设计桑琦表示,钟楼寓意着每个人心向往之的延安,特意设计成的“四面有门”的形式,也是一种“你永远能抵达延安”的隐喻。舞台深处的大幕上,虚实结合的光影勾勒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街头里弄的风貌,在诗意的叙事中呈现电影质感。

  修改并扩写文本内容:当晚,刘智扬、李施嬅等知名演员纷纷登台,在《向延安》中的人物群像中进行了精彩的演绎,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新鲜感的话剧表演。值得一提的是,李霆、李劲峰、孙翌琳等三位演员则是首次出现在话剧《向延安》的舞台上。此次话剧演出汇聚了来自北京人民艺术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的戏骨们和首次登上话剧舞台的跨界明星们,他们共同为观众带来了多样而融合的表演风格,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话剧盛宴。在这次表演中,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来自不同表演团队的精彩演出,还能够感受到不同表演风格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年轻观众在观看《向延安》这部剧后,表达了对这部剧的赞赏和认可。他们认为,这部电视剧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漫长的时间线,找出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切入口,使得观众能够很好地融入剧情,尤其是对青春和理想的描绘,更是让人感到润物细无声式的感觉,很容易引发共鸣。这部电视剧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讲述了在延安这个历史名城,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的故事。这种家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不仅展现了人们的勇气、智慧、坚定和信念,也展现了人类历史中最美好和最崇高的情感和价值观。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