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两手泥——唐世储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对公众开放

时间:2024-11-20 10:06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在线       返回首页

  近期,由我国著名的艺术殿堂——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精心主办,并得到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大力支持,一场名为“今生今世两手泥——唐世储作品展”的艺术盛宴在中华艺术宫0米层20号展厅隆重揭幕,面向公众开放。展览的主角,唐世储先生,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三代雕塑家,他的艺术生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与上海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紧密相连,相得益彰。 在2023年,唐世储先生以无比慷慨的姿态,将其精心创作的三十件重要作品无私捐赠给中华艺术宫,以此表达对上海多年来的培养与滋养的无限感激之情。这些作品不仅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珍贵的财富,更是一批生动讴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为了向唐世储先生的艺术成就和慷慨之举致以崇高的敬意,中华艺术宫特别策划并推出了“今生今世两手泥——唐世储作品展”。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唐世储先生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更是对其为我国艺术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的一次致敬。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感受唐世储先生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唐世储,1942年出生于四川广安,国家一级美术师。1960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1964年分配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任教。1980年调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从事城市雕塑总体规划设计,1986年调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专业从事雕塑创作。他的作品,作品曾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大量耸立在上海及国内许多城市的公共空间。

  本次展览以两大板块展开,围绕唐世储雕塑创作与上海城市的互动关系,重点展示其城市雕塑以及人物肖像作品,探讨个人艺术追求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了解他是如何创新艺术表达,用雕塑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将时代精神镌刻于城市的文脉之中。

  板块一:形铸镌痕,呈现唐世储先生艺术生涯中记录时代的经典纪念性雕塑。从青年时代起,唐世储便在内心树立起浓厚的“纪念碑”情结。在他看来,创作大型的、公共的纪念性雕塑,是雕塑家为人民而艺术的最好体现。本板块以其最知名的《马克思恩格斯纪念像》为起始,依次展示《陈毅市长》、《宋庆龄》、《巴金》等与上海城市文脉有着深厚联系的历史名人雕塑,通过珍贵的设计稿和原件拉进与观众的距离,为观众揭秘城市雕塑诞生的全过程。

  板块二:韶华塑梦——唐世储人物雕塑艺术探幽 本板块着重展现我国著名雕塑家唐世储在人物雕塑领域的杰出成就。对于唐世储来说,雕塑不仅仅是他艺术创作的载体,更是他心灵与情感的真挚流露。在本板块中,我们将为大家呈现唐世储在1979年前创作的《琴声起》、《李时珍》、《孔乙己》等四件珍贵实物作品,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触动心弦的表现力。 唐世储一生致力于泥塑艺术,不断挖掘民族传统的精髓,努力在雕塑语言上进行创新与拓展。他的作品《融》和《腾飞的龙》以适度夸张、提炼和简化的手法,彰显了他粗犷、大气、壮阔和凝练的个人艺术风格。在回归雕塑艺术本源的泥塑创作中,唐世储力求保留大块塑造的痕迹,制造出一些“偶然性塑痕”。他认为,“看似不完整的线条却十分耐看”,《平民教育家陶行知》便是这种“偶然”的典范,相信观众们也能从中捕捉到这些充满艺术家巧思的元素。

  经典之作《盗火者》独立占据展厅中央位置,其身陷柔和光影之中,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氛围。正如唐世储所言,在我国现代雕塑史上,刘开渠、张充仁及其早于他们的前辈们,可以被视作雕塑艺术的“第一代盗火者”与“火炬手”。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他们以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使雕塑艺术的火种得以延续。我们继承这一艺术血脉,将智慧之炬永续传承。唐世储通过这一形象塑造,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对人类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崇高赞颂。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