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虎纹蛙,隶属于无尾目叉舌蛙科虎纹蛙属,是蛙类中的“巨无霸”。成年虎纹蛙的体长可达12厘米,体重几乎达到半斤。在21世纪之前,虎纹蛙曾在青浦、嘉定、宝山、松江、浦东等地区广泛分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数量急剧减少。近期,从青浦区朱家角等虎纹蛙及其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传来喜讯,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的重新引入和扩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悉,今年准备越冬的虎纹蛙个体已达到约200只。若这些蛙类能够顺利度过冬季,它们将成为未来上海虎纹蛙野生种群不断壮大的“种子”,为这一珍稀物种的繁衍生息注入新的活力。

“虎纹蛙的重新引入和扩繁,并不是引入一批虎纹蛙放在栖息地里那么简单。”上海自然博物馆生态学博士谢汉宾表示,生境的“修旧如旧”是关键——在修复生境时,要尽可能还原以前上海本地野生虎纹蛙的栖息环境,既要有它们祖先熟悉的稻田和池塘,还要有蟋蟀、蝗虫、蝶蛾、蚯蚓、螺、小鱼等本土生物作为食源。

此外,为了防止栖息地内的虎纹蛙外逃或遭到白鹭的捕食,栖息地在边界和虎纹蛙密集分布区域加装了防护网,还有专人巡视。

谢汉宾表示,目前我国虎纹蛙的数量约在200只左右,这已经是在近年来最好的情况了。然而,尽管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们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据资料记载,虎纹蛙每次产卵的数量可以达到700粒至2000粒,而在人工养殖环境中,这一数字甚至能高达4000粒以上。相比之下,在自然栖息地中,虎纹蛙每次的平均产卵量仅为约200粒。这一数据反映出,我们修复的生境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还需持续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野生虎纹蛙对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在嘈杂的环境中,它们往往难以完成交配、产卵,甚至食欲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继续努力,为虎纹蛙创造一个更加宁静、适宜的生存环境。

在青浦区,虎纹蛙的繁衍未受阻碍,而奉贤地区的无斑雨蛙亦能良好生长,这一现象有望遏制上海蛙类种群近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时为有机农业的进步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带来新的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