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璀璨明珠,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即将从今晚开始,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舞台上精彩绽放。他们将呈现经典之作《安娜·卡列尼娜》和《俄罗斯的哈姆雷特》。艾夫曼芭蕾舞团早已是申城观众熟知的艺术瑰宝,自2008年起,舞团多次莅临上海献艺,深受喜爱。然而,此次舞团的创始人鲍里斯·艾夫曼却是首次踏上这座被誉为“亚洲演艺之都”的上海土地。面对热情洋溢的观众,艾夫曼感慨万分:“我的舞团在上海结识了最热情的观众,而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他补充道,“艺术节及剧院的工作人员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们如同中国文化的‘生动名片’,令人印象深刻。”

深入挖掘世界名著的本土化内涵,已成为舞台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关键趋势。以《俄罗斯的哈姆雷特》为例,这部作品巧妙地将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与俄罗斯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在这部剧中,保罗一世成为了主角,他的一生被描绘成一场关于权力斗争、谎言编织、背叛和孤独感的悲剧。正如鲍里斯·艾夫曼所言:“保罗一世与哈姆雷特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他们的一生都充斥着神秘的预兆。”在这位78岁的俄罗斯编舞大师眼中,保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二世之间扭曲、错位的母子关系,为这部作品注入了丰富的戏剧张力,使之具备了极高的舞台表现力。“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不仅是哈姆雷特的千古之谜,也是鲍里斯·艾夫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今年是莎士比亚诞辰460周年。本届艺术节呈现三部关于哈姆雷特的剧作:德国邵宾纳剧院的《哈姆雷特》、波兰“山羊之歌”剧团的《评论哈姆雷特》和艾夫曼舞团的《俄罗斯的哈姆雷特》。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重新诠释莎剧经典,展现哈姆雷特在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深刻影响。

相较于艾夫曼芭蕾舞团的“看家戏”《安娜·卡列尼娜》,许多观众对《俄罗斯的哈姆雷特》感到陌生。“我热爱文学巨著,严谨的结构和充沛的情感往往能激活舞剧创作的灵感。”鲍里斯·艾夫曼说。《俄罗斯的哈姆雷特》创作于1999年,又名《凯瑟琳女皇之子》,艾夫曼采用对莎士比亚原剧作的戏仿,展现俄国宫闱争斗的波谲云诡。舞团曾携《俄罗斯的哈姆雷特》赴全球各地巡演,并于2006年首次来到中国,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

尽管作品大获成功,但艾夫曼并未满足,舞团于2017年启动了《俄罗斯的哈姆雷特》的全新复排。“这是一次完完全全、不顾一切的推倒重来!我一度以为自己疯了。但我真切感受到了世界艺术风潮的革新,而我的创作思维也已经改变了。”鲍里斯·艾夫曼说,“芭蕾舞团不是‘博物馆’,所有作品都可以随着时代而变革。”

独树一帜的“心理芭蕾”领军者——艾夫曼芭蕾舞团,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芭蕾舞与杂技、体操的炫目技巧完美融合,为文学原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与心灵体验。剧作以“作为皇位继承人的保罗”为主角,围绕其自我矛盾的脆弱个性,巧妙地营造出一场场戏剧冲突。在这场场悲剧性的对抗中,保罗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精神绝境。 贝多芬、马勒的经典音乐被重新编排,为作品注入了沉郁悲情的基调。大场景的写实舞美和光影效果,仿佛电影镜头般呈现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通过富有情绪张力的现代编舞和充满想象的戏剧画面,《俄罗斯的哈姆雷特》不仅是一部芭蕾舞剧,更是一部探寻生命永恒主题的力作。邀请观众一同走进这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世界,感受生命的真谛。

发布时间:2024-11-19 13:4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