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两集纪录片《守护非遗之美》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隆重播出,该片以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2024年岁末,我国传统的庆祝活动——“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荣幸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彰显了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4个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全球首位。我国拥有超过10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达到1557项。为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守护非遗之美》一书精心梳理了我国上百个非遗项目,从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技艺,生动呈现了新时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局面、新气象。

该纪录片中展现新时代非遗的保护新手段、研究新发现和知识新看点,彰显了非遗的有序传承、精心保护及其历久弥新的魅力。其中,钧瓷采用了更环保的烧制方式,在保留“釉上釉”传统技法的同时,依旧色彩璀璨、浑然天成。郫县豆瓣制作过程中,技术人员采用数字化手段精确控制豆瓣生产各项数据,让传统川菜调味料呈现出更多层次的味觉变化。

本片生动描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并在相关领域实现深度融合的精彩场景,展现了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局面。影片中,白族扎染技艺的传承人通过不断研修和开拓视野,尝试运用新颖的纹样和技法,极大地丰富了扎染的传统题材,将创新的风潮带到了苍山洱海之间。而侗族人民的生活,处处洋溢着歌声,得益于文化生态性保护的良好环境,在“村超”和“村BA”赛事如火如荼举办之际,他们还精心策划了“乡村音乐节”,侗族大歌的歌声愈发响亮,文化旅游活动也愈发繁荣。

发布时间:2025-01-10 11:0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