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在杭州湾水域,一大型漂浮物被上海执法队员在开展日常执法巡航时发现。经初步观察,确认该漂浮物是一条死亡的鲸鱼,属于野生保护动物级别。

市、区两级农业执法部门以及上海自然博物馆相关人员随后对死亡鲸鱼进行现场检查。

这条鲸鱼体长约6米体重约3吨尸身完整,尚未腐烂经现场专家初步鉴定为须鲸类幼体。

由于鲸鱼体积较大,在起吊上岸后,当天将其运输至相关区域给予解剖处理,肌肉和内脏无害化处理后,留存皮张和骨骼。须鲸是仅次于蓝鲸的世界第二大动物,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其口中没有牙齿,但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这些“毛牙”能够捕获猎物。

大多数须鲸都在1至3月份时于温、热带海域繁衍后代,雌兽妊娠期10~11个月,幼仔出生时体长4.5~4.8米,哺乳期约半年。8岁性成熟,寿命一般可以活到几十年到一百年。

八年前,在上海水域也曾发现一条死亡鲸鱼,被制成标本陈列在上海自然博物馆。

2017年3月,渔民在大治河外海域也发现过死亡鲸鱼。当时那条鲸鱼遗骸体长约24米,重达20吨,整体形态较为完整,露出水面的左胸鳍却消失不见。经专家判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须鲸。

之后,上海科技馆标本制作团队采取就地解剖的方式,将鲸鱼肌肉部分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骨骼部分则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清理脱脂工作。为了不损伤骨骼,团队采用了微生物降解的自然降解方式,对骨骼上的残肉进行处理。对于缺失的左侧鳍肢和破损的左下颌骨,都用模型替代。2021年12月,这件国内最长的长须鲸骨骼标本被运抵上海自然博物馆进行现场组装,随后向公众展出。

此次发现的幼体须鲸,上海自然博物馆相关人员正在进行解剖,将来或许也会以崭新的“生命”姿态公开展出,陪伴公众在科学的海洋里继续“遨游”。

发布时间:2025-01-26 21:3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