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58年的公租房小区,上海市普陀一村居民将告别逼仄环境

时间:2023-04-03 10:38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从流光溢彩的武宁路桥一拐弯,在一片高楼大厦边上,老旧低矮的普陀一村孤零零地矗立着。

  这个始建于1958年的公租房小区,是四家至六家合用厨卫的不成套房小区,老旧的设施、逼仄的环境为居民们带去了诸多不便。

   眼下,这里即将成为历史。随着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普陀一村(普雄路道路改扩建工程地块和长寿路街道东新片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新工程地块)征收工作的推进,仅仅1个月便达到了100%的签约率,327证居民即将告别蜗居,住上期盼已久的新房。这也是今年普陀区“两旧一村”改造工作首批实施签约的征收项目。

   “笃笃笃……”规律的切菜声伴着隐隐的饭香充斥着胡阿姨家的整个厨房,这里是胡阿姨的过渡住房。就在一个月前,胡阿姨和邻居们还挤在同一个狭小、脏污的公用厨房中。

   “因为厨房和厕所是共用的、开放式的,这里经常老鼠乱窜。”胡阿姨一家1990年便搬来了普陀一村生活,她和丈夫、女儿三个人挤在一间14.5平方米的房间里,一住便是30年。

   随着此次普陀一村地块征收工作的全面启动,胡阿姨一家不仅能够使用上独立的厨卫,还即将从原来的14.5平方米的小房间搬到58平方米的二室一厅。

   在征收过程中,签约并非易事。居民区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是走进居民内心的重要法宝。41岁的张婧来到普雄路居民区已经12年有余,“能帮尽帮,不落一户”始终是她的座右铭。

   刘老伯是孤老,患有喉癌,无法说话。张婧便时常带领居委班子成员上门走访慰问,主动帮老人申请适老房改造,为老人换掉了不通风的门窗,换上了更灵活、更安全、更透气的防盗门窗。张婧的细心呵护,温暖着老人孤独的内心。

   “一想到要离开这里,最舍不得的就是居委会。”居民们的体谅也为征收的进度提了速。

   长寿路街道二级调研员闫法俊介绍,这次普陀一村征收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一支超200人的志愿队伍迅速组建,助力征收项目跑出了“加速度”。

   随着一户又一户居民的搬离,周阿姨却迟迟没有动作,既不选房也不摇号。既是楼组长又是周阿姨密友的胡阿姨便经常上门,多次聊下来得知,周阿姨怕选不到自己心仪的房子。在胡阿姨的耐心劝解下,逐渐打消了周阿姨的顾虑,居委干部陪同她到新房进行实地查看。最终,周阿姨选到了中意的新房子。

   日前,涉及本次征收的普陀一村居民已几乎全部搬离。记者3月29日下午采访时,正好遇见一位年逾90的老阿婆在家中打包,她一笑,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晚上6点搬家车就要来了,真的住新房了……”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