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窝这个地名是小华独创的命名

时间:2023-04-26 12:11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孔雀窝这个地名,地图上没有,“百度”上也无法搜寻。它是小华独创的命名。我问为什么叫孔雀窝?他说墨江已有一个凤凰窝,我那地方就叫孔雀窝了。似乎很随意,其实很刻意。

  孔雀窝深藏在临沧五老山原始森林中,沿途青山绿水,树木葱茏。经过小坝子新村之后,皮卡靠路边停下,茶农小张已等在那里,手执一把柴刀。小华说:“前面没有路,小张要用柴刀为我们开路。”见此架势,我觉得这次是要货真价实地体会一回“披荆斩棘”了。

  前方是一条小河,叫小平河,不深,但水流湍急,河中乱石错落有致,孔雀窝的古茶树在河对岸。原先的木桥不知何时已被冲走,站在河边,我忽然有一种“欲济无舟楫”的惆怅。这时,走在前面的小张已经下河,搬着河中的石块,铺设一条临时的桥路,可以让我们踩着石头跨步过河。

  果然,过河后,埋没在荒草野树中的山路羊肠,举步维艰。陡峭处登攀,若无小华拉一把,我真爬不上。小张在前面用柴刀拔草砍木,硬是从蜿蜒中辟出一条路来。我让小张砍了一根树枝,做登山杖。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虽然一路苦行,沿途荒无人烟,景色却比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更美,更具荒野狂放之趣。

  一路跋涉,小张一直在浓密荒草中拓路。我望着他的背影,他穿的体恤上有几行字引起我注意。那上面写着:“保持热爱,奔赴茶山,知足上进,不负野心,你我山巅自相见。”我内心热流涌动,忽然明白他们为什么如此执着?山巅相见,只为几棵古老茶树。

  上坡,下坡,再上坡,几经上下,终于到达山巅。遥望五老山诸峰,尽在眼前,蓊郁起伏,如绿色波浪。我喘着气,特别贪婪地呼吸着新鲜负离子空气,愉悦无比。小华指着前方的一个凹窝,告诉我他所命名的孔雀窝就在那里。

  孔雀窝四棵高大的古茶树出现在我面前,一路坎坷之后终见大美。高大丰满,风姿绰约,每一棵树冠的幅度足有4—5米,树高7米多,枝叶繁茂,根茎粗硕,树干上、周边泥石处满是青苔藓,树龄足有大几百年。周围我没看到有别的茶树,不免心生疑惑,这四棵茶树是怎么生长在这里的?说人工种植,四周没有山里人家。是野生的,也无人考证过。抑或真有孔雀千百年前在这里筑窠繁衍,或飞掠而过时,衔茶籽落播在这块土地上。

  在临沧,五老山在茶界没有像冰岛、昔归、忙麓等名山名寨为世人所知,除了那个国家森林公园,几乎无人攀登这片荒山野林。我更惊奇小华怎么会在苍莽之中找到这样四棵古茶树?

  小华承包这四棵古茶树的二十年采摘权。四棵树年产干茶仅10—20公斤,因为量少茶好,四棵树所采制的茶,每年都被客户一订而空。在他承包的第四年,茶树的主人小张家盖起了小楼房。

  似乎面对几位相约很久又难得一见的挚友,我围着古茶树转悠,依恋不舍,她的根茎、枝叶、茶果和新绽的芽蕊……我细细端详,轻轻抚摸。为拍一张全景照,因为树的高大,我要退得很远。在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我突然发现,枝叶舒展的古茶树,真像开屏的孔雀。

  我为小华在开屏的茶树前拍下一张照片。他很得意地翘起两个大拇指。我揣摩,这是他为这四棵不一般的古茶树骄傲,是为他寻找到孔雀窝这个地方而骄傲。

  流连忘返,一直到暮色四合,我们按原路返回,同样的羊肠小路,同样的下坡上坡,同样的跋山涉水,我一路走来却觉得比来时轻松和愉悦。

  再后来,我们去村里小张家。果然小楼如同乡村别墅,在村里算得上豪华。客厅里48寸的大电视机不停地在播放,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看得出来,日子很滋润。小张拿出野蜂蜜、烤玉米,请我们喝茶。山里的晚餐很丰富,鸡、鱼、腊肉、菌菇、新鲜蔬菜,把我们当贵客。临别,当一箱箱粗制的毛茶被搬上皮卡车时,他满脸是笑,灿若红花。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