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成人吸烟率自控烟立法以来,已下降了7.5个百分点至19.4%

时间:2024-03-01 11:32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春节期间,一条网络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据报道,一名游客在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拿出了一支香烟,结果被罚款1000新币,约合人民币5342元。这个故事让网友感到惊讶,同时也让他们感叹新加坡在控烟方面的力度之大。事实上,控烟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专家最推崇、最有效的卫生健康促进方式之一。控烟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手烟对非吸烟者的危害,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因此,控烟是维护公众健康、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城市的控烟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明、进步和科学程度。一个文明、进步、科学的城市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烟,保护公众健康。

  上海自控烟立法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根据数据显示,上海市成人吸烟率自控烟立法以来已经下降了7.5个百分点,达到了19.4%。这一数字已经提前达到了“健康中国2030”目标。

  最近,全国青少年烟草流行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学生吸烟和电子烟使用率处于全国31个省份最低。而2021年,上海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84.11岁,为全国31个省份最高。上海市作为全国控烟“领头羊”城市,在过去的15年里,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无烟上海”的目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采访了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上海市控烟立法的历程。这些专家指出,上海市控烟立法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坚定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上海市政府对控烟工作的高度重视,将控烟纳入了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梳理上海控烟历史,作为全国较早开展控烟工作的城市之一,早在1994年上海制定政府规章《上海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2009年12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0年3月1日生效实施,《条例》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在我国生效后,大陆地区首部省级人大颁布的控烟地方法规,并推动全国城市控烟立法进程。

  “尽管立法至今15年,但上海在控烟相关控烟工作的历程远不止15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回忆,“早在新世纪伊始,上海即将筹办2004年首届F1中国大奖赛。众所周知,F1赛场上烟草公司是最大的赞助商,面对诸多有意向参与赛事广告的烟草公司,我们与市政府沟通,并撰写了一份媒体公开信,最终促成首届F1中国大奖赛办成了一次没有烟草广告的、最干净的F1大奖赛。此后的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成为第77个签约国。”

  上海控烟工作厚积薄发。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这也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在中国履行后的首次世博会。打造“无烟世博”,成为上海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禁烟,已成为国际社会走向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上海世博会里,世博园区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止吸烟;公共区域的电子屏幕、广播以及短信平台等渠道宣传控烟规定;通过安检等方式禁止携带打火机和火柴进入园区;园区内设置43个室外吸烟点……2010年10月20日-21日,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赴上海对“无烟世博”工作开展联合评估,特别提出:上海世博会已达到其发布的《无烟草烟雾大型活动实施建议》要求,实现了“无烟世博”目标,就此,上海世博会成为159年历史上首个“无烟世博”。“无烟上海”1.0时代,由此开启。

  成为全球健康城市样板与“无烟上海2.0”

  2016年,一场全球卫生领域盛会在上海举办: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上海向全世界展现了健康促进的“中国方案”和“上海实践”,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

  细看健康城市的定义,其中控烟占比不小。上海在控烟领域发挥先锋引领作用,上海市控烟协会副会长陈德解释:2010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13类场所全面禁烟,5类场所除吸烟区外的其他区域禁止吸烟,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违法吸烟行为将承担的法律责任。

  上海控烟立法第六个年头,迎来第一次修改:2016年11月11日,市人大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决定》,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并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而在此之前,上海自2016年10月25日起已将上海站、上海虹桥站、上海南站三大火车站的室内吸烟室全部撤除,站内不摆放任何形式的吸烟器具。当年10月30日零时起,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航站楼内禁止吸烟,将所有室内吸烟室关闭并停止使用。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陈冯富珍高度赞赏表示,通过全面实施新的室内禁烟政策和采用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方式,上海向中国其他城市和其他国家的城市证明,创建100%无烟环境是可行的。

  “无烟上海”进入2.0时代。此后,上海控烟成效更加显著:自2017年室内全面禁烟后,全市年均控烟执法处罚金额达220万元以上,至2023年底累计近1600万元,执法力度全国领先。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从控烟立法前的37.5%下降至12.3%,室内“无烟具”场所、“无烟蒂”、“无吸烟室”场所的比例继续保持良好,分别为93.4%、90.3%、99.7%,法定禁烟场所电子烟使用发生率为2.2%。

  率先将电子烟纳入禁烟范围,首提“控烟三部曲”

  2021年,***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750号),明确电子烟属于“新型烟草制品”。

  上海控烟立法第12年,《条例》启动第二次修订,重点关注公共健康,聚焦公共场所禁烟领域,借鉴国际国内做法,听取市民、“两会”代表委员和新闻舆论的意见,推动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10月28日通过《条例》修正案,并于2022年10月28日起施行。自此,上海成为国家将电子烟纳入监管后,首个修订控烟法规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的城市。“无烟上海”由此迈入3.0时代。

  针对室内禁烟成效日趋向好,而室外游烟问题相对凸显的情况,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思路,去年全市爱卫会全会还提出“控烟行动三部曲”,即“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这也意味着“无烟上海”跨入4.0时代。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彤告诉记者:自2010年落地实施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经两次修订,实现室内全面禁烟,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包括电子烟)。一路走来,这背后凝结了一整套上海控烟制度,涉及法律、规章、规范、标准等多个方面,

  数据显示,自2017年上海实行室内全面禁烟后,全市年均控烟执法处罚金额达220万元以上,至2023年底累计近1600万元,执法力度全国领先,处罚金额位居全国31个省份第一,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不断向好。

  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从控烟立法前的37.5%下降至12.3%。这一成果在室内“无烟具”场所、“无烟蒂”、“无吸烟室”场所的比例继续保持良好方面得到了体现,分别为93.4%、90.3%、99.7%。在法定禁烟场所,电子烟使用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为2.2%。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的市民对《条例》的知晓率高达88.7%。这一数据是在与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15部法律法规知晓度的第三方独立调查中取得的。而在这15部法律法规中,《条例》排名第一,成为上海市市民最为了解的法律法规。此外,上海市市民对室内全面禁烟的支持率也高达98.0%。这一结果表明,上海市政府对于禁烟工作的努力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综上所述,上海市在禁烟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室内全面禁烟的支持率也不断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上海市的禁烟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控烟之路充满挑战和困难,但专家最后表示,未来将团结社会力量,持续推动“无烟上海”的目标。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