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协会在北京发布年度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时间:2024-03-23 14:37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今天,中国老龄协会在北京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权益,中国老龄协会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共同开展了2023年度全国涉及老年人案件研究,并向各级法院、科研院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公开征集典型案例。经过专家的认真推荐,最终遴选出了10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这些案例深刻地反映了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涉老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老年人在民间借贷、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和劳务合同纠纷等方面仍然存在较高的涉诉风险。这些案例向全社会发出了警报,提醒我们必须更加关注老年人的权益保护。

  在一起不法分子利用“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案例中,被告人张某作为一名银行理财经理,利用老年人不熟悉智能产品的特点,以帮助购买理财产品为由代替老年人进行转账操作,将资金转至其个人控制的账户中使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且数额特别巨大。经过审理,法院最终认定张某的犯罪行为构成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此外,张某还被判退赔违法犯罪所得593.71万元。此案的背后,反映出了不法分子利用科技手段和“数字鸿沟”漏洞,通过欺骗和诱导老年人进行转账操作的特点。为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和网络安全教育,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切实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对此,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严格规范向老年群体销售金融产品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做好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在另一起“银发打工族”人身损害有权获得赔偿的案例中,65岁的张某在被告某物业公司进行劳务工作,受其管理并领取劳务报酬,但物业公司未与张某签订劳务合同。在更换地下100吨生活用水水箱的进水阀时,张某因物业公司提供的竹梯横档突然断裂,摔伤致左胸多发性肋骨骨折,被评定为十级伤残。

  法院认为,物业公司作为接受劳务的一方,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具有过错责任,应当承担张某摔伤的各类赔偿费用12万元。该案例提醒广大老年人在择业过程中要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减少参与工作强度大和危险系数高的劳动;保存好用工单位发放的工作证、工资支付凭证等,避免举证困难。

  在本次发布的案例中,涉及了加强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依法解决遗产继承纠纷、以及失独老人请求隔代探望的案件。自2019年以来,中国老龄协会已连续五年开展全国涉老案件研究,并发布了相应的警示教育典型案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