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环志工作从3月25日开始持续至5月中旬

时间:2024-04-02 12:57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最近,位于崇明岛最东端的东滩自然保护区迎来春季鸟类环志期。今年的春季鸟类环志工作从3月2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截至记者发稿,工作人员已经为5只大滨鹬完成了环志工作。

  崇明从1986年开始开展鸟类环志工作,每年春秋两季都会进行环志工作。截至目前,崇明东滩共环志的鸻鹬类水鸟数量超过60种,共计超过5万名只。其中,大滨鹬、长趾滨鹬和黑腹滨鹬是数量最多的品种。

  鸟类环志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候鸟迁徙动态和规律的方法。它通过在候鸟身上佩戴一个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环形标志,上面刻有国名、单位、编码等信息,来识别候鸟的身份和属性。当同一只鸟被其他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捕获并戴上环志时,就可以通过环志上的信息来了解该鸟类的迁徙方向、路线、时间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研究候鸟的生态行为和迁徙习性。鸟类环志的佩戴通常在春季候鸟到来之前进行,工作人员会逐个将环志戴在候鸟的身上,确保每个候鸟都得到了标记。这些环志通常会持续数月,以便工作人员可以追踪候鸟的行踪,并在必要时对其进行研究。

  开展鸟类环志,第一步是“捕鸟”——只有抓到鸟,才能在鸟脚上套金属或塑料环。在崇明,有一个“捕鸟”高手。

  凌晨4时,崇明区陈家镇八滧村村民金伟国已经起床,吃好早饭后,便在夜色中来到东滩保护区外围的生态巡护站,等着几位同伴一起进入东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鸟儿早起,我们也早起。”

  春天的芦苇荡还是茫茫一片黄色,偶有几支嫩绿的芦芽从湿地中钻出。老金穿好橡胶衣和套鞋,带上自己的“核心装备”——一个平平无奇的竹哨,进入芦苇荡深处,开始用竹哨模拟鸟叫。

  老金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鸟哨”的传承人,他能将小小的竹哨吹出六十多种候鸟的叫声。他吹哨,是为了协助保护区科研人员进行环志工作,为跟踪候鸟的迁徙路径提供帮助。

  老金带着去年新收的徒弟高前华,用铁铲翻起泥土,形成适合鸟儿活动的浅水塘,然后布置好硕大的鸟网,再将栩栩如生的候鸟模型固定在水中,设置好盖网机关后,两人便走到远处。只要有鸟儿飞来,老金辨清种类后,就以鸟哨模仿出对应的鸟鸣。鸟儿受到吸引,便在近处落地,投奔“同类”而来,然后老金拉动绳索,鸟网便将鸟儿捕获。

  老金的这一手吹“鸟哨”绝活,全球范围内也鲜见。东滩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目前仍在用炮网、雾网等传统方式捕鸟后进行环志。荷兰等少数国家、地区也有采用“鸟哨”吸引候鸟的,但能模拟的鸟叫种类远不如老金多。

  春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这些鸟类的身体在迁徙过程中会比较虚弱,因此它们到东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食物。据了解,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吴巍表示,为了尽可能减少鸟儿受到的惊吓,他和其他工作人员每天清晨6时就要赶往环志站。在到达环志站后,他们与老金联系,如果老金成功抓住了鸟儿,他们就要立即带着鸟笼前往环志站,并进行测量、称重、环志和记录等工作。接下来,他们会尽快放飞鸟儿,让它们继续北上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繁殖。吴巍解释说,在野生环境中,候鸟们需要不断寻找食物和适宜的栖息地,才能保证繁殖成功。而环志站则是一种重要的监测工具,通过记录候鸟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有助于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在环志站的工作非常重要。

  据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高子靖介绍,预计进入4月份后,将迎来鸻鹬类候鸟过境的高峰期。届时,每天可以完成数十只候鸟的环志工作。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