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启动 目前已收录3090种昆虫

时间:2024-04-02 13:06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近日, "遇见动物:2024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式启动,旨在邀请市民参与包括"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和"动物路杀调查"等三个公众科学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参与者将有机会深入了解上海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并探索自然保护的重要性。除了在博物馆内举办的活动,该活动还将走进长三角地区,通过"自然百宝箱,绿色长三角"的方式,引导市民记录外省市的生物多样性。这一举措旨在促进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并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活动,该活动还将为上海居民带来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妙和重要性。

  “我的自然百宝箱”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馆发起的一项活动,旨在面向全龄段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公众关注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作为这个系列活动的子品牌,“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邀请广大市民以“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为载体,参与到城市昆虫分布信息的采集、记录和上传中。这个活动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形式,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方便易行的方式,以记录城市昆虫的分布情况。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生物多样性,并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宝贵的科学研究数据。“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是一个全新的科技手段,让市民可以轻松地记录昆虫的分布情况,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数据。这也意味着,市民的参与和贡献对于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上海自然博物馆网络科普部副部长余一鸣介绍,2023年,有379位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过昆虫记录,共计6066条数据。截至目前,“上海昆虫家谱”已收录22目312科3090种昆虫。其中,包括去年发现的129种新记录昆虫、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的4种冬季新记录昆虫。

  据介绍,上海中心城区绿地面积相对狭小、分散,昆虫主要集中在小区绿化和社区花园,以及浦东滨江大道、大宁广场绿地等公共绿色空间。相比之下,浦东新区和城市郊区是昆虫记录的密集区,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大型公园,如奉贤海湾森林公园、浦江郊野公园和世纪公园等;二是中环和外环的园林绿带,如外环顾村公园林带等;三是青浦练塘、松江浦南、崇明和嘉定等地区的农田和林地;四是佘山、天马山周围郊野和嘉定浏岛等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今年,“上海昆虫家谱”主办方希望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市民参与这个项目,体验成为“公民科学家”的乐趣。该项目采用了两种调查方法:一是让市民随机记录,并通过“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上传数据;二是组织市民集中调查,主办方将按照不同行政区进行分组,每月举办一次集体调查活动。对于第一种调查方式,“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可以让市民轻松记录身边的昆虫信息。通过这个小程序,市民可以了解更多信息,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并记录身边的昆虫,为昆虫家谱的建设做出贡献。对于第二种调查方式,主办方将按照不同行政区进行分组,每月举办一次集体调查活动。有兴趣的市民可以通过“听见万物”了解更多信息,并按照不同区域的要求,参与相应的调查活动。这样,市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为昆虫家谱的建设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