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打造宝山月罗片区等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 向高端农业要空间
2024年上海农业农村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市相关部门宣介了上海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上海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未来,上海将致力于打造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每个片区达到1000—5000亩的规模,其中包括宝山月罗片区、奉贤庄行片区、浦东万祥片区和金山廊下片区等。这些片区将采用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环保的现代化农业。
上海的都市农业发展的新一轮构想逐渐清晰明了。"向高端农业要空间,向精品农业要效益,向品牌农业要市场,从供给侧发力,解决需求侧问题,推动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表示。
在上海这两年来,“工业上楼”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上海农业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向天要空间”了。
在金山区廊下镇,坐落着上海第一座楼房养猪场——松林万春生态农场。在这里,生猪坐着电梯进入猪舍,夏天吹空调,冬天睡地暖,更有机器人“保姆”24小时打扫卫生。养殖空间垂直“生长”,节约了八成用地面积,智能化模式应用下,仅需40个人就能保障4万头生猪的饲养需求。
不仅如此,它的高端之处还在于——生态循环种养的有机结合。养猪产生的沼液经过专业处理,通过铺设的管道运送至农田,将液肥还田利用。周边叮咚买菜上海廊下农场的500亩土地,就是以此作为肥料。
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业内称之为“设施农业”。通过智能温室、植物工厂等现代化生产模式,实现“四高”——高科技、高投入、高产业、高效益。
在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设施农业的价值愈加显现。单从粮食的维度看,2023年上海平均每亩耕地收获的粮食高达1068斤,超过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居于全国第一。不过,如果扩大到整个农业,上海的土地产出率就不敌杭州,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点石成金的下一步正是扩大投资,特别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从数据上看,上海农业农村领域社会资本投入呈良好态势,2023年全年农业农村完成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
在2024上海农业农村投资促进大会上,相关部门也表明决心:要瞄准行业龙头、独角兽、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等企业主体,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比较优势,点对点精准招商。
上海农产品供应能力如何?有一组数据可以大致描绘:综合自给率达到24.6%,其中生猪自给率为1/12.粮食为1/6.牛奶为1/3.
一边是有限的产能,一边是自由竞争的大市场、大流通环境,在消费的金字塔结构里,上海农业需要选择的道路很清晰——依靠突出的特色,冲上头部、占据顶端。
相较于外地的远距离运输,本地的优势在于,与市场、消费者的距离足够近,具备第一时间上餐桌的潜能,把“鲜”做到极致。
不少企业选择在产业链条上做“加法”,从而实现送达时间的“减法”。清美从制作豆制品起家,逐步发展成为拥有5000亩农业基地、300多辆物流运输车、3000多个品类、600余家线下门店的农业巨头。
或者换种方式做文章。面对国内常规菌菇市场饱和的状况,彭世菇业通过工厂化生产,智能调控温湿度,打破了高温天对菌菇生长的限制。活体菌菇产品逐步覆盖至1600多家中高端餐饮连锁客户,并引得同行的效仿。
一个“鲜”字,不仅是生产端的追求,更是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这些实现“鲜”字的企业或生产主体,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重塑,使全流程变得可感、可视、可控。而在全市层面,上海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已经全面铺开。
以试点农产品溯源码为例,上海9000多家农业规模经营者的手机里都安装了“神农口袋”App,各类农事数据被实时上传到云平台。这些数据为农产品赋予了独特的“身份证”——溯源码。消费者只需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便能了解产品的全生产流程,从而增强对产品的信任感。
在绿色低碳的趋势下,上海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领跑全国,生态及有机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正在蓬勃开展。市农业农村委设定了“27-20”目标,通过4年努力将地产农产品综合自给率提高到27%,现代设施农业率先实现“零碳排放零污染”。
前段时间,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了一场设施农业专题讨论会,特地安排几大平台公司参加,现场探讨的内容甚至细化到一棵菜的生产重量是80克还是100克。
“在日本、美国等农业现代化发展较早的国家,农产品普遍采用分级制度,按个销售。比如超市里的橙子,大小几乎一致,放在盒子里无需称重。这种精准管理得益于对源头标准的严格把控,因此这些国家也无需设置公平秤。”有专家分享。
实际上,成品的比例越高,经济效益也相应提升,这正是品牌价值的体现。如果说高端农业是从供给侧发力,那么品牌农业就是从需求侧角度出发,形成强有力的消费认知。
就拿崇明正大蛋鸡项目来说,正是因为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产品的经济效益相应提升,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价值。也正是因为如此,品牌才有底气,将每个鸡蛋价格卖高一毛钱,反哺相对高昂的数字化建设成本。
当前,农业领域的一个显著问题是服务相对薄弱。当消费者购买工业产品时,通常会附带详尽的使用说明,以指导消费者正确地使用产品。然而,对于农产品来说,传达的信息却相对匮乏。例如,水稻收割时间的早晚对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含水率会影响稻米的质量,进而影响碾出来的新米的品质和外观、食味和口感。这些差异都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传达,消费者可能无法充分了解产品的特性和优势。
售后服务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品牌必须包含这一环节。然而,农户往往只关注生产本身,缺乏相应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平台服务形成品牌。这是我们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冯志勇表示,顺着产业链条延伸,上海将围绕高端农业、精品农业与品牌农业三个方面,从供给侧优化生产,需求侧精准对接市场,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建立农业品牌管理平台,构建农业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进农业品牌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