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协“新闻茶座”在上海举行 房地产行业触底迹象正逐步显现

时间:2024-04-25 20:55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中国记协最近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解读中国经济”的活动,吸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专家以及来自国内外数十名记者参加。与会者就房地产市场、贸易摩擦等众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购房者的观望态度十分浓厚。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肖立晟的研究,我国房地产行业触底的迹象正在逐步显现。

  2023年,我国房地产销售面积为11.2亿平方米,比峰值下降了约40%。肖立晟认为,根据中国正常的房屋需求以及城镇化速率来看,销售面积保持在10亿平方米应该是正常水平。这意味着,当前房地产供需正趋向平衡,市场将会迎来比较稳健的复苏。不过,肖立晟也指出,虽然销售面积已经出现了下降,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未来的市场走向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对于未来房地产发展趋势,肖立晟说,政府一直强调让房屋回归居住属性,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从商品房独立支撑向商品房、保障房同步支撑过渡的阶段,这样对房屋市场稳健发展、防范房地产市场过度风险很有帮助。

  在过去几十年中,不管是经济结构转型还是出口贸易结构优化,中国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中国出口向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转变,与发达国家形成正面竞争关系,引发欧美一些行业的担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镭说,十年前,中国就意识到发展方式和发展动能需要转换,要更多依靠技术能力的推进。中国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绩效能力:一方面是产品制造能力提升上来了,另一方面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从国际比较的方法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马涛认为,中国产品出口不会给欧美同行带来“灭顶之灾”。他举例说,几十年前,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也不断销往欧洲市场,尽管占领了欧洲汽车市场的一些份额,但是没有改变欧洲汽车市场以及德国汽车的出口竞争优势。

  高凌云研究员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他解释说,产业链是由许多环节和分工组成的,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这正是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目的所在,即让各国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锂电池等“新三样”领域也有非常长的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占据,因为它们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推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因此,高凌云认为,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是实现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