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合作会议第六次会议在香港举行 “东方明珠”携手“东方之珠”

时间:2024-04-28 16:33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我以前拍摄的电影中,我曾经在香港看到过上海,而在我导演的电影《繁花》中,我在上海看到了香港。这一幕在今年3月香港国际影视展上引起了共鸣,因为王家卫导演出生在上海,他对这种“双城记”式的感受特别有发言权。他感慨自己第一次走进为《繁花》剧组搭建的“黄河路”时,就体会到了这种跨越两个城市的感觉,这也让他对电影中的时间和空间穿越特别感兴趣。

  沪港渊源远不止于电视剧中。沪港两地的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城市,但它们都具有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和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品格和精神,正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自2003年沪港建立经贸合作会议机制后,双方合作从经贸领域扩大到卫生、旅游、文化、教育、城市治理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惠及两地市民。在经贸领域,沪港两地的合作已经持续了多年,这也成为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沪港两地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覆盖了更多领域,为两地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今天,沪港合作会议第六次会议在香港举行。各方期待沪港两地的合作能够携手创造更加精彩的双城故事,共同服务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去年6月初,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来沪出席陆家嘴论坛相关活动,“希望和上海同仁商量未来金融合作还有哪些新举措”。在他看来,香港与上海至少可以在资本联通、人才培养、两地自贸区合作等领域深入探讨。

  自2010年起,沪港金融部门每年都会召开金融合作会议,研究确定当年合作项目。“虽然两地都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但还是有分工与区别。”许正宇告诉记者,香港实施普通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既熟悉国际市场,也为国际市场所熟悉;上海背靠庞大内地市场,有良好金融管理架构,沪港可以成为境内与境外金融中心,彼此合作、互通有无。

  经贸、金融领域长期以来是沪港合作的“重头戏”。自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以来,沪港积极落实相关协议,两地经贸往来大幅增加。借助香港窗口,更多上海企业“走出去”;用好自贸区政策,更多香港企业“走进来”。双方推出沪港通与债券通,持续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提供便利通道。

  数据最能说话。香港一直是上海外商投资最大来源地,投资规模占上海吸引外资50%以上。以去年为例,上海与香港进出口总额16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其中,出口总额15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进口总额1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3%。去年香港在沪新设企业1697家,同比增长23%,实际投资174.2亿美元。此外,2020年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2021年全国首家外资金融集团金融科技子公司汇丰金融科技,先后落户上海。

  “香港与上海日益密切的经贸金融领域合作,给在沪港资企业带来大量商机。”上海市香港商会会长张国正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香港企业来到上海投资兴业,涵盖法律、物流、科创、大健康、数字经济等领域。“我们港企看好上海,愿与上海共同进步。”

  在上海,有条香港路;在香港,有条上海街。近代诸多香港名流,包括唐英年的父亲唐翔千、包玉刚、邵逸夫、李达三、董浩云、胡法光在内,都与上海渊源颇深。近年来,在两地政府支持下,双方人员往来、人文交流往来持续深入。

  去年6月,50位香港中学生飞抵上海参加“同心同行创未来”夏令营活动,先后参访中共一大纪念馆、四行仓库、美团上海指挥中心等地。“近一半同学是第一次来上海。”香港伍若瑜中学的陈浩然说,港生对上海的认识不能止步于互联网上,要把所见所闻带回去与朋友分享。

  就在一个月之后的暑假,200多位香港大学生来到上海,进入不同企业实习,用50多天时间感受城市温度,了解上海职场。这些“00后”告诉记者,短短两个月的实习未必就能下定决心留在上海,但这份经历能给自己多一种选择。

  从简单看一看到留一留,再到试一试,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感悟一座城市,认识自己的国家与民族,进而思考自己的未来。

  这样的深度交流愈来愈多,从青年领域延伸至文化、教育、体育、旅游、城市更新等诸多维度。以文化为例,2022年10月金庸展在沪举行,上海市民排长队等候观展;今年3月,张国荣、梅艳芳香港电影回顾展在上海举行,观众追寻香港和内地共同光影记忆;也是今年3月,上海业者参加香港国际影视展,共商两地合作。之后不久,上海芭蕾舞团访问香港,在香江畔演绎了原创芭蕾舞剧《花样年华》……通过一场场活动,两地民众的心灵距离在拉近。

  就在本次沪港合作会议召开前,上海美食节在香港中环遮打花园举行。香港市民不仅可以品尝小笼包、汤团、蟹壳黄、鲜肉月饼等上海地道小吃,还能在外滩、豫园灯会、石库门、南京路等“街景”前打卡,零距离感受上海生活。

  很多场合,上海和香港被相提并论。如今,双城都被赋予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任。

  今年4月,上海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二度参加香港国际创科展。“我们希望通过香港,向世界展现上海国际数据港建设最新进展。更重要的是,希望吸引更多国际数据企业通过香港落户上海、落户临港。”公司董事长山栋明说。

  作为香港国际创科展的主办方,香港贸发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吕剑希望以创科展为纽带,推动双城创科合作再上层楼。在他看来,香港的产品、科研成果和技术可以到上海进行市场转化,进而辐射内地;上海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能借力香港“出海”,进而布局全球市场。

  有分析认为,沪港科创合作已驶入快车道,彼此在数据要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以及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服务、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推进。比如,近五年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18个课题组在张江上海光源实验平台开展实验。

  上海和香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应该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更加积极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张建如此说道。

  去年,在第六届进博会上,香港参展企业达到了313家,其展览面积近5.4万平方米,成为参展面积第二大地区。与此同时,上海积极利用香港平台,组织上海企业参加香港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充分利用香港在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的优势,为上海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枢纽功能。

  沪港合作的最大意义在于各扬所长、贡献国家,正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所言:“一支队伍跑得快,另一支队伍跳得高,当大家联手时,整个队伍就是既跑得快、又跳得高”。沪港两地的合作,就像是两个优秀队伍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跑出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成就。沪港两地的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双方的发展,也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合作,沪港两地可以共同发掘出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