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备受关注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好评如潮,票房大卖,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截至目前,该片在豆瓣的评分已高达9.3分,荣登2024年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榜单之一,票房累计突破4400万元,成功打破了过去五年国产纪录电影最高票房的纪录。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与影片独到的创作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密不可分——它不仅是对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的深情回顾,更是对战争时期复杂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超越国界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和平的强烈呼唤。

1942年,日本军队征用了“里斯本丸”号客货船,用以押送1800余名英军战俘从香港启程,前往日本。在这段漫长的航程中,船只途经东极岛附近海域时,不幸遭遇了美军潜艇的袭击。在这场灾难中,800多名战俘英勇牺牲,而仅有384人被当地勇敢的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起。这段沉痛的历史,长久以来鲜为人知,甚至连受害者的家属对此了解也十分有限。 直到2014年,导演方励在一次前往东极岛海域进行勘景的创作之旅中,无意间从一位渔民那里听闻了这一惊心动魄的故事,顿时被深深吸引。从此,方励决定投身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挖掘与还原工作。从2016年起,他带领团队投入了长达8年的辛勤勘测,最终成功精确定位了“里斯本丸”号的沉船位置。在此过程中,方励和他的团队遍访了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寻访事件的当事人及其后代,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照片、信件等珍贵历史素材。 通过这些素材的精心整理和编排,方励团队逐步还原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最终,这一感人至深的故事被搬上了大银幕,以《里斯本丸沉没》为名,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缅怀那些在战火中英勇牺牲的英灵。

摄制组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等报纸上刊登广告,寻找1942年“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中幸存的英军战俘和他们的后人,最终与380多位英军战俘家人取得联系,与其中的约120位进行面对面采访。三位事件亲历者丹尼斯·莫利、威廉·班尼菲尔德、林阿根接受采访时,都已是耄耋老人。许多英军战俘后代也都年事已高,部分人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记忆渐渐模糊。对这些人的抢救性采访,为“里斯本丸”号事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受访对象的口述历史,表达了对战争造成的人间悲剧的深恶痛绝,挖掘出极端环境下迸发的人性光辉以及跨越国界的温暖善意。尽管受到日军残忍对待,英军战俘始终互相鼓励和救助,在船舱里高唱爱尔兰民歌《蒂珀雷里在远方》。卡斯伯森上尉在“里斯本丸”号沉没的过程中主动站出来,组织大家有序逃生。还有中国渔民冒死将救出来的英军战俘安顿到一个庙里,拿来小咸鱼,煮饭给他们吃。真实的历史叙事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令该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影片借助动画再现沉船场景,以沉浸式的声画效果让观众产生如临其境的“在场感”,通过艺术化处理的方式,让观众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更加具象化的感知。

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幕,无疑是描绘以林阿根为代表的中国渔民英勇救人的壮丽篇章。由于大多数当时的亲历者已经离世,影片在呈现这一部分时,巧妙地运用了含蓄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话在世的林阿根以及东极岛的居民,影片追溯了当年渔民们在枪林弹雨中勇敢地救助落水者,以及暗中保护并秘密转移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一手资料的缺失,使得《里斯本丸沉没》中关于营救的部分在“在场性”上略显不足,这无疑为创作者和观众留下了些许遗憾。

“里斯本丸”号在海中沉没的历史已被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所记录。该片制作者深入水下探查沉船,挖掘历史资料,寻访幸存者及其后代,通过纪实影像揭示历史真相,赞颂人性的伟大,为纪录片制作乃至电影艺术创作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4-11-10 09:3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