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最近,历经23个连续日夜的海洋航行,隶属于中远海运的“新上海”号船舶顺利抵达洋山港。作为首艘从秘鲁钱凯港出发的船只,它的到来标志着一条全新航线的开通,航行时间较以往大幅减少近半,进一步加深了我国与南美地区的贸易联系。

航运业的繁荣历程反映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国际航运枢纽的兴衰变迁,集中体现了世界经济版图的演变。

几十年来,随着远洋航运的蓬勃发展,供应链的覆盖范围得以不断拓展,即便是在遥远的地区,也因其独特的比较优势而愈发凸显。这一现象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的步伐。上海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自2003年以来,已经过去了20多个年头。在这期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始终保持着年均6.5%以上的增长速度,其发展势头迅猛。在2004年和2010年,上海港更是先后超越了釜山港和新加坡港,成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

但在最近几年,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不确定性增加,国际企业更加关注供应链的可靠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置,航线结构深刻变化,对国际航运带来冲击挑战。

船到中流浪更急。挑战中,也不乏机遇。

中国正加速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品牌出海”的跨越。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上海具有“出海”所需的各类资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果,可以不断满足企业从区域到全球的物流需求。

与此同时,全球正在兴起第五代港口建设,以构建“航运+港口+物流”的立体互联互通和港航贸一体化生态圈为最大特色,从而有效集聚全球生产要素,赋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远海运副总经理张勇提出,全球港口正逐渐跳出航运范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也应与地区经济发展深度耦合。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初北平提出,在当前技术革命推动模式变革和规则再造的大背景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仅应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更应积极作为,成为推动国际航运产业变革的先锋力量。

在这领域,上海正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加速发展。罗泾港二期工程和小洋山北侧岸线的开发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些举措有助于上海港继续保持其适度超前的吞吐量优势。与此同时,上海正深化与国内外海空港的联动合作,积极探索海运与航空、海运与中欧班列等新型模式的发展,全力提升航运枢纽的链接能力。这不仅满足了近洋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还促进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无缝衔接。

发布时间:2024-12-26 20:08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