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这片新公园以其开阔的草坪、宽敞的露天舞台与观众席,以及“丝滑”体验的健身步道,配以精心点缀的花草,展现出一幅质朴而宜人的画卷。尽管初看之下显得简单,但它实则蕴含着对周边不同人群需求的深刻洞察。这一切都得益于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用户思维”原则——公园的每一处设计都旨在让周边的居民和上班族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公园的实用性与便捷性,真正实现公园的美丽与实用并重。

随着古北市民公园等最后一批公园的盛大开放,上海在2024年成功地为公园城市建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今年,上海市新增了141座城乡公园,使得全市的公园总数达到了973座。这一成就使得上海离实现“2025年底公园总数超过1000座”的宏伟目标——“千园之城”又迈进了一大步,展现了城市绿色发展的蓬勃活力。

上海面临土地资源紧张和人口高密度的问题。因此,充分挖掘低效区域的潜力,并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中实现功能最大化,已成为上海克服诸多城市规划与建设难题的关键策略。

口袋公园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硕果。作为大都市密集区补充公共空间和绿化的重要手段,口袋公园近年在上海兴起建设热潮。它们是依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住区等建设的小型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在4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

黄兴路上的内环高架在中山北二路拐弯,在街角留下一片数千平方米的光照不足区域,加上原本单一的沿街带状绿地,劝退了想来散步的周边居民。

“唤醒”死角,杨浦绿化部门在光照和实用性上做文章,改造口袋公园时,按照光照时长分区,在晒得到一米宽阳光的地方梳理绿化,增设步道和休憩设施,引导路人来“孵太阳”;在光照较差的地方,种植耐阴花境,涂刷美化桥柱,还翻修了附近居民出行的通道。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桥下“灰色空间”正在蝶变。

延吉路上,曾有一座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交通“浮岛”,通过两侧的斑马线穿过马路连到路边。今年,这里改造为微型花园,阴生植物园、座椅、步道、路灯一应俱全,给路人满满的安全感——即使身处车水马龙,仍能从与自然的接触中获得片刻安宁。

对于广大居民而言,口袋公园往往是城市中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开放空间。它不仅具备一般公园所应有的基本功能,还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融入了商业、社区活动、小型体育设施以及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功能,旨在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在当前上海的口袋公园规划设计中,“虽小犹精,全面细致”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设计原则。

这座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巧妙地镶嵌在浦北路与桂林西街之间,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生机。康健绿苑以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展示了公园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智慧。鉴于公园未来的主要使用者将是周边的居民,尤其是平日里以中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徐汇绿化部门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既适合老年人养生又适合儿童认知的草药植物。在康健绿苑的清心圃中,精心种植了20余种草药植物,同时配套了科普展示牌,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增长知识。

发布时间:2024-12-29 10:56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