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将视线聚焦于2021年全面动工的环城生态公园带,该地带亦成为上海现阶段打造公园城市的核心区域。

环城生态公园带的根基,正是那环绕城市的外环绿带。这条绿带平均宽度超过100米,已建成超过4000公顷的绿色“项链”,其范围基本与外环相吻合。它如同一条柔韧的缓冲带,深深植根于城市与郊区之间,肩负着生态隔离与防护的重要职责。然而,随着外环两侧居住区的日益密集,居民们对这条“项链”的休闲游憩功能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期待与向往。

一方面要坚守自然本底,另一方面要满足民众的期待,这种矛盾关系在“环上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得以妥善调和。

今年3月,改造后的华泾公园试开放,上海市政总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郑毓莹站在500米长的架空栈桥上,指着湖中央的一座无名岛向记者感慨:“如果不是建公园,这里反而得不到重视,可能随着城市发展而消失。”

据调查,岛上及周边水域栖息着5种两栖类动物,种群种类和数量高于上海平均水平。如今,这里设为生态保育岛,既是市民游客登高远眺的风景,又是隔水无法接近的自然天堂。

来自上海植物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的报告显示,华泾公园改造前有191种植物,这里也是华南兔、东北刺猬、黄鼬、赤链蛇、黑眉锦蛇以及12种鸟类、55种传粉昆虫的家园。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累计成功建成并对外开放“环上公园”项目40座,这一数字达到了既定规划目标的80%。这些“环上公园”虽各有特色,但无一例外,都是经过几十年精心呵护的林地,承载着宝贵的生态资源。正如上海市绿建中心主任张莹萍所言:“每一座‘环上公园’都是经过几十年精心培育的林地,它们是我们宝贵的生态财富。”所有“环上公园”的建设均遵循相同的基本原则,即以生态保护为首要任务,绝不进行盲目的大规模开发。通过实施林地抚育更新、植物群落结构优化、土壤改良、水系连通、水质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满足市民和游客对于生态涵养、野趣体验、休闲康养以及自然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期望和需求。

发布时间:2024-12-29 11:0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