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2025年春节档期,短剧行业迎来了空前的激烈竞争。在这个关键节点,于正执导的首部短剧《吉天照》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部投资高达800万元、致力于打造精品内容的力作,不仅承载着传统影视人对短剧市场的深入探索,同时也映射出行业在转型期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吉天照》在服化道、镜头语言以及叙事节奏上,与传统的短剧有着显著的不同。该剧在服化道设计上,以明代服饰为原型,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场景搭建更是注重历史细节的精准还原,从而呈现出一种接近长剧的视觉质感。这充分体现了于正提出的“长剧短剧化”理念,即通过单元化的紧凑叙事,将传统长剧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多线叙事巧妙地压缩至短剧的框架之内。 例如,在剧中,女主角梅萍的复仇主线被巧妙地拆解为一系列“点兵点将”式的情节模块,每个模块都针对一个妾室进行逐个击破。这种叙事手法不仅使得剧情紧凑,节奏明快,同时也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剧情的跌宕起伏,体验到短剧的独特魅力。

剧情套路化引发审美疲劳

尽管《吉天照》在形式上追求精品化,但其内核仍困于短剧市场的类型窠臼。重生复仇、宅斗虐恋等元素的高度堆砌,使故事沦为“爽感”驱动的流水线产品。这种“高概念、低文本”的创作模式,暴露了短剧制作中的顽疾。

该剧试图以“重生复仇”题材在短剧中复刻长剧的叙事模式,延续了《延禧攻略》等经典宫斗剧的逻辑。然而,对于该剧的争议也源于此:一方面,重生题材在短剧中已被过度消费,观众对“逆袭打脸”的套路早已产生了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剧集试图融合长剧的复杂人物关系和细腻情感,却因节奏拖沓、逻辑断裂而陷入“四不像”的尴尬。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的院长杨爱君提出,短剧的精良制作应当根植于其独特的体裁特点,着重发挥其快速节奏、激烈冲突以及紧凑情节的叙事优势,而不是直接照搬长剧的表现手法。

发布时间:2025-02-26 08:5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