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李女士透露,她每次在网上购物时,都会在心中暗中竞争,力求在价格和质量上都占得优势。

从过往的“能买到什么就买什么”,转变为现今的“什么好就买什么”,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正经历着一次升级。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大众消费正逐步迈向一个追求品质的新时代。然而,与此同时,直播电商领域的种种问题依然频发,尽管监管措施不断加强。

主播推广的香港品牌月饼,实则并非源自香港制造;其所售红薯粉条产品,实则掺杂了较多木薯淀粉,导致品质大打折扣;一罐标称500克的干果在收到后,经过扣除罐身和干燥剂等,实际净重仅有140克。

事实上,消费者购买到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的商品,只是不愉快购物体验的第一步,后面的退货、换货等诉求,也常常因商家、主播、平台之间的推诿而面临重重困难。“其实,这些问题在传统电商中已经出现,但在直播间里更为严重。问题可能出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或是平台监管不力。”朱巍这样分析。

快手电商运营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直播电商是强调信任的生态,粉丝和主播的信任关系一旦被破坏,主播失去的不仅是一两个粉丝,很可能再也无法重塑这份信任。

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广告法等规定,主播所在的企业属于直播间运营者,主播本人是直播营销人员,承担着广告发布者、经营者或代言人的义务。“我们要警惕主播以广告提供者之名,推卸商品经营者之责。”薛虹认为,当相关主播已明显出现了销售的典型行为,就需要因为自身虚假营销手段和错误陈述,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而不是将责任推向商家。

朱巍进一步指出,部分不良商家和主播存在误解,他们错误地以为在直播过程中进行虚假宣传难以留下痕迹,直播过程中的记录可以随意删除,且对于承诺的“假一赔万、假一赔千、假一赔百”等赔偿条款也不必履行。然而,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对网络交易活动的直播视频进行保存,保存期限自直播活动结束之日起不得少于三年。此外,直播人员和平台均不得擅自删除直播回放内容。与此同时,最新的司法解释也明确指出,若主播在宣传过程中所提出的赔偿标准超过了法定标准,只要能够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法院应当依法支持这一赔偿要求。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直播营销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AI数字人、AI合成音视频等新兴技术逐渐成为行业焦点。朱巍指出,在使用AI合成或编辑内容时,需遵循两项基本原则。首先,任何内容的使用都不得侵犯他人权利,即便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个人的人格权和著作权同样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其次,对于通过AI合成或编辑产生的内容,必须明确告知用户,以保障用户的知情权。若未履行告知义务,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相关责任主体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规定旨在规范AI技术在直播营销中的应用,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