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自1987年上海市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至2024年11月20日的统计数据表明,上海市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到32349例,其中确诊为艾滋病病人的人数有11198例。此外,报告的艾滋病死亡病例共计3173例。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已经连续15年没有出现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病例报告,这一成就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的显著成效。

2024年1月1日至11月20日期间,上海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报告总数为1282例,这一数字相较于去年同期(1457例)有所下降,降幅达到12.0%。在此期间,报告的艾滋病病人数为547例,相比去年同期(596例)同样呈现下降趋势,降幅为8.2%。此外,报告的死亡病例为181例,较去年同期(283例)大幅下降36.0%。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本市未出现任何母婴传播病例。总体来看,2024年上海市艾滋病疫情呈现出以下特点:病例数量持续下降,防控工作成效显著。

从2019年起,本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呈现稳步的小幅减少趋势,疫情保持在较低流行状态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本市艾滋病感染者中,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比例占据主导地位,达到报告病例总数的96.3%,特别是男性同性间的性传播病例占比高达52.1%,这一比例依然相对较高。

医疗机构就诊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仍是本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主要发现方式。

上海市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和公共场所等,打造宣传品牌,培养师资队伍,广泛宣传普及防艾知识。由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制的防艾话剧《“艾”情白皮书》自2019年起已连续公演5年,今年又在静安、普陀、闵行、金山四区开展巡演,累计观众超1.2万人,反响热烈。各区积极构建极具特色的健康科普IP和宣传品牌,如:闵行区“杨博说艾滋”和“大陶小悦”话聊室、浦东新区“爱之浦东”公益讲师团、徐汇区“疾控小姐姐”、虹口区“虹小艾”等,通过科学、有趣的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防艾知识,线上阅读点击互动超百万次。

围绕遏制艾滋病经性传播这一目标,全市以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在16区全面推进实施示范区建设工作,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示范区控制疫情“稳定器”,探索模式“试验田”和防治*工作“先锋号”作用,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并按照“2(即各区围绕“扩大检测”、“多病共防”开展试点) X(即各区结合实际,确定至少1项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共确定52项重点工作开展创新试点,积极探索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同时,聚焦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结合第六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项目,推动建立以疾控机构为纽带、社区为基础、医疗机构为支撑的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协同管理创新模式,推动规范治疗和全周期健康管理水平提升。

各区,以及卫生健康、疾控预防控制、文化旅游等部门持续开展安全套推广使用,在酒店宾馆、娱乐场所、公厕浴室、白领公寓、大专院校等投放安全套20余万只。与本市社会组织合作,在娱乐场所、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场所,开展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动员检测等干预活动。同时,持续健全优化艾滋病暴露前后干预服务网络,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性治疗门诊从2023年的5个区7家,增加至目前的14个区28家,其中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分院(同济大学校医院)为国内首家在高校设立的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性治疗门诊,更加便捷、规范地提供暴露前后干预服务。

各区、以及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不断优化艾滋病检测策略,完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艾滋病检测网络作用,继续开展艾滋病扩大检测。截至2024年10月底,今年累计检测501.7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9.8%。同时,积极探索支持多场景艾滋病自助检测,16个区在医院、艾滋病咨询检测(VCT)门诊、白领公寓、大专院校、商务楼宇、经济园区等共计140余个点位试点开展艾滋病自助检测试剂发放,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医疗卫生专业机构与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合作,进一步拓展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的功能,开展包括咨询、检测、感染者关怀和早治疗动员、心理支持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VCT服务的“含金量”。

上海市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持续完善全程服务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涵盖了从感染者和病人的检测发现、规范转介、治疗、随访管理,到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心理支持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一全面的服务体系,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覆盖率和治疗参与率均成功达到了90%以上。特别是,全市感染者在确诊后的30天内启动治疗的比例,从2023年的76%稳步提升至目前的83%以上,这一成果提前实现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所设定的防治工作目标。同时,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