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表演的形神辩证法:行当程式与人物塑造的艺术统一

时间:2025-04-25 09:01   作者:admin  来源:都市发展网       返回首页

戏曲中的人物塑造,绝非把舞台人物的真实历史展示出来,而是通过传神表演行当,让角色“活”起来。如“包公戏”中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负心汉陈世美,“杨家将戏”的忠君爱国老旦佘太君等,都是通过演员行当的类型化区分与人物风格化处理,塑造出观众和演员心中共同的鲜活真实的人物。

戏曲观众既看演员,也看行当,更重视人物塑造。如当年梅兰芳上演《霸王别姬》受到追捧,观众看的就是梅兰芳如何用青衣行当,把虞姬的“神”给“拎出来”。剧中“虞姬剑舞”备受瞩目,也是虞姬告别霸王之情的浓烈表达。梅兰芳特地学了太极拳和太极剑,在剑舞中融入刺、劈、挑等武术动作外化人物心理,“刺”显决绝,“挑”寓挣扎,“收”为认命。行当的包容性和自由度,极大释放了演员的表现力。梅兰芳在高潮处表演“鹞子翻身”时,配合《夜深沉》曲牌的音乐起伏,用柔中带刚的剑舞和“梅花式”走位演绎虞姬“面羽则喜,背羽则悲”的内心挣扎,及至虞姬自刎瞬间,他倒步三颤,水袖垂落,凄美地雕塑形态之“死”,反而让观众心中的那个虞姬“活”起来。

对于戏曲演员来说,掌握了行当的功法技术,并不意味着就能演好人物。他还需掌握塑造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做到既钻进人物,又能彰显类型化的行当特色,俗称“练死了”然后“演活了”。如老生行当的髯口功中,髯口的吹、弹、推、洒、绕、甩、抖、捋等动作不仅是装饰性道具运用,更是有人物情感的行当程式。在《四进士》中,老生演员周信芳扮演宋世杰,他以头颈发力甩动髯口,靠颈部肌肉的得当控制让髯毛随着气息形成均匀的波浪形态,形成髯口瞬间上扬和髯毛有序的飘动,刻画了人物惊而不慌的性格,塑造出独一无二的“麒派”宋世杰。

演“行当”还是演“人物”,实则体现的是表现与塑造的差异,对于演员来说,则是“匠”与“艺”的分水岭。一般的演员,停留在行当关,用固定的行当程式组合去表演人物;较好的演员,开始进入人物关,演绎角色的方法不仅是行当技法,而且着力呈现人物的内在独特之美;有一定造诣的戏曲大家,看似也是在行当中演人物,却能用自身特有的条件去创作角色,并随之产生风格化的个人魅力。如有“江南活武松”之称的京剧名家盖叫天通过观察“袅袅香烟的盘旋”,领悟出武生行当身形动态、舞姿气势的奥秘,提升了人物塑造的内涵;京剧武生杨派创始人杨小楼通过对“八卦拳”的研究实践,创作出独特造型的武生行当舞台步法,增添了豪杰人物的英武气度;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旦行表演,大胆吸收小生、武生行当技巧,甚至将舞蹈、话剧、电影的某些长处也糅进舞台人物的塑造中,推动了旦角行当的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流派艺术。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