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行当艺术的守正与创新: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的辩证统一

时间:2025-04-25 09:02   作者:admin  来源:都市发展网       返回首页

如何看待行当与人物的审美关系,考验着观众,更考验着戏曲创作者。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谈道:戏曲行当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允许自由活动的,最要紧的是要跟戏紧密结合才行。

虽然西方写实戏剧对中国戏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中国戏曲创作始终没有离开演员用行当演人物、传神写意的原则。与话剧演员不一样,戏曲演员塑造角色,先要身上有功,动上归行,最后才是外与内的结合,即行当程式与人物体验的结合,相应的中国戏曲训练方法一直存在。在整个过程中,戏曲演员并非采用模仿手法再现人物,而是要在表演中保留行当外在形式美,同时彰显人物内在的个性与气质,即通过程式创作的形式先赋予人物形貌,再深入人物内心表现其精神世界,完成内外统一的饱满人物形象塑造,达成“情、理、技”三者高度统一。

近几年,戏剧界引进了许多国外戏剧训练方法,吸引了一批年轻的戏曲人。他们坚持“情、理、技”统一的创作思维,用斯坦尼心理动机分析法赋予行当新的情感,如以老生“摔僵尸”表现现代人崩溃的心理痛苦,化用旦角“卧鱼”身段模拟现代人进入幻境前的姿态,借用净行“转眼珠”展示人物情绪癫狂的心理逻辑……这些探索将现代人物具体性格融入与之相应的行当表演,境与神(思想)合,神与貌(人物)合,貌与形(行当)合,探索和打造着新的行当技法。

戏曲行当如何守正创新,直接关系到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如何巧妙化用行当技法,使行当艺术契合当今社会和时代的审美需求,顺畅搭建起古典人物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对话桥梁,始终是当下戏曲创作者们的重要实践课题。继承精华、寻求创新,推出有行当、出人物、又出戏的佳作,让观众认得清、看得懂、得其神,是当代戏曲舞台的追求,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展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