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系统改造升级后重新开放

时间:2024-10-22 16:17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在线       返回首页

  2024年10月16日标志着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中国科学院携手“两弹一星”纪念馆完成了系统的改造与升级,并重新对外开放。馆内汇聚的众多珍贵档案、史料及文物得以向公众展示。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坐落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北京怀柔雁栖湖校区的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旧址。该基地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归国后亲自选定并创立的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这里承载着钱学森先生对我国“两弹一星”事业所做出的重大历史性贡献,是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这座纪念馆自2013年奠基建设,于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馆内详实收录了17位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两弹一星”元勋的生平事迹,以及中国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逾万名科研人员和试验人员的名录及详细信息。自开馆以来,该馆共接待了超过43万人次参观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缅怀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场所。

  2024年,中国科学院对所属纪念馆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改造与升级工程。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丰富馆内的文物史料收藏,优化展览空间的布局设计,并显著增强纪念馆的育人功能。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纪念馆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深入挖掘并收集了众多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档案史料以及珍贵文物。这些收藏包括但不限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亲笔手稿,以及他们在重要历史时刻所穿着的服装;此外,还有“两弹一星”研制阶段的关键科研仪器设备的图纸和实物模型,这些宝贵资料不仅见证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光辉历程,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

  与此同时,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内保留的“两弹一星”旧址遗迹也被进一步发掘标识、分类整理、建立台账,让这些重要旧址遗迹都拥有了各自的“身份证”。

  在纪念馆建设过程中,多位“两弹一星”元勋家属向馆方提供相关资料和实物,包括郭永怀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工作时的着装、钱三强参加中央高层会议时的着装、周光召的“两弹一星”功勋证书及个人生活物品等5000余份珍贵文物。

  在“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馆的庆典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院士发表讲话,着重指出,需全力将此馆建设为纪念科学先驱的精神圣地、展示“两弹一星”精神的生动实例以及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生动教材。

  作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的重要亲历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侯洵深刻体会到这一伟大事业的来之不易。他强调,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应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并在科研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他们应始终将国家需求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地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勇攀科研高峰,为续写新时代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贡献力量。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