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继先前一系列喜剧类综艺节目《喜人奇妙夜》、《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以及《喜剧之王单口季》的连续热播后,腾讯视频近期上线的《喜剧大会》并未出现观众期待中的疲劳感。反而,该节目在播出当日就迅速登上了网络综艺节目热度排行榜的首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节目相关的话题和关注度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形成了现象级的传播效应。例如,“短视频与倍速观剧”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榜单的显眼位置,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和热议。

喜剧作品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收获,而杰出的作品更激发了观众的深思。尽管《喜剧大会》自开播以来评价有高有低,但它对议题的精准把握却引发了观众的热烈思考和广泛讨论,这一点本身就足以引发业界对其成功之处的深入反思。

在《喜剧大会》主题曲的动人旋律中,一句歌词如此描绘:“在这无趣的荒野中,没有‘梗’的世界显得格外荒凉。”这里的“梗”,犹如一剂调味品,为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而“梗”本身,正是源于生活的点滴。针对《喜剧大会》自开播以来所掀起的热潮,众多评论家纷纷表示,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之所以能赢得广泛认可,其共通之处在于,它们巧妙地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却又常被忽视的小事,以及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通过巧妙的解构和自嘲手法,一一呈现出来。在看似荒诞不经的表象背后,我们不仅能看到创作者的智慧与幽默,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生活、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

被一部喜剧作品“骂了”,还要笑着鼓掌“骂得好”——在嘉宾大张伟看来,这才是优秀喜剧的特质。大宝的作品《电影消亡史》将故事背景设置在100年以后,观众跟随去电影学院面试的小帅的视角,见证了电影“进化”到只有短视频的荒谬时代。在那个8分钟电影属于“鸿篇巨著”的未来时代,小帅因为立志于拍摄90分钟的电影而被视为异类,他绝望地反问考官:“角色的姓名、情绪、台词都不需要了吗?”然而,略带讽刺的是,小帅本人极其娴熟地回答考题:“男人叫小帅、女人叫小美、坏人是丧彪、无关路人是‘小卡拉米’、执法机构统称‘佛波勒’……”不经意间透露出奋力抨击短视频吸血电影现象的小帅本人,也是速读电影的用户人群之一。实际上,速读电影之所以泛滥,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观众对此类作品乐此不疲。而《电影消亡史》和风细雨式地对观众人群的警示或者“冒犯”,让观众在欢笑中接受了创作者的“意见输出”。大张伟用他鲜明的个人特征的语言评价:“笑完之后你就骂自个儿,我怎么这样啊?然后问题就在于你还爱看。”另一位嘉宾郭麒麟也反省到,对于观众倍速看剧、速读电影的现象,作为演艺从业者也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做个人吧!”李飞作品《人工智能之死》最后的一句双关语让观众沸腾了,有弹幕回应:“骂得好,以后我确实得‘做个人’。”程序员小汪设计出的为了打工而生的AI分身“小汪1号”,依然和人类一样陷入“996加班”“还房贷”“刷短视频消除焦虑”的生活模式。小汪甚至设计出“AI老板”,构建出AI打工人的闭环关系。最后,小汪本人与“AI老板”留在原地;“小汪1号”放下对“打工人”状态的执念,走向生活的远方,它不无嘲讽地问观众:“如果我是人工智能,那你们又是什么?”

从身边人、身边事挖掘题材,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但这需要创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思考。《喜剧大会》的很多题材来自周遭生活,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看见他人,更有代入感,难怪有网友写下评语:“喜剧向很多披着‘现实题材’外衣的电视剧证明了什么才是接地气和贴近生活。”

在短剧盛行的时代,"霸总"形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凡死”人了》这部短剧,用夸张而巧妙的方式,极致地讽刺了那些令人反感的“凡尔赛”人群。剧中的李先生,一边沉醉于“生活的美酒”,上一秒还在电话那头惊呼“那么大的金融公司竟然倒闭了”,下一秒便凑近记者话筒,调侃道:“看来以后只能依赖家里的石油和房地产生活了吧?”他嘴上宣称热爱摇滚,却唱出“我怎么这么好看”这样的轻佻歌词。他的表演让评委们忍俊不禁,甚至有人忍不住在爆笑中握拳表示:“真想揍他一拳。” 与此同时,三边人的作品《分工明确》也以其独特的讽刺手法和令人捧腹的情节,揭示了现实中职场效率低下的尴尬现状。在这部作品中,一个原本简单的“救人”任务,却因为明星保镖、谈判专家、交易专家、烤肉管家等角色的接连登场,而陷入了一场荒诞的“死循环”。这种荒诞不经的职场故事,不仅让观众捧腹大笑,也让人深刻反思了职场中角色定位和效率问题。

事实上,那些口碑极佳的喜剧作品往往以荒诞的手法,巧妙地引发观众深刻的思考。以郝肖张的杰出作品《哲学家的愿望》为例,这部作品巧妙地将哲学家、神灯和劫匪这三个身份迥异的人物置于同一舞台,通过他们之间充满荒谬的对话和答非所问的交流,深入探讨了哲学、金钱、欲望等主题背后所隐藏的人性问题,令人回味无穷。

发布时间:2024-11-08 10:28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