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作为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进博会每年都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新品好物争相亮相。在今年的盛会中,众多跨国企业带来了共计45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不乏100多项全球首发、40项亚洲首展以及200多项在中国地区的首秀。这些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不仅积极推动了“首发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激发了消费市场的创新动能。

在进博会上,关于“展品变身成为热销商品,普通商品晋升为爆款”的传奇故事已经不再罕见。

北美知名宠物食品品牌蓝挚自三年前在进博会上首次露面后,迅速征服了中国市场,成为产品从展品蜕变为热销品的成功案例。如今,该品牌已成长为推动细分行业规则发展的领军者。

在本届进博会上,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与通用磨坊共同发布《国内外宠物食品法规与标准精编》,这是通用磨坊将蓝挚等更多品牌带入中国的一次突破,也是借助进博会促进多方交流后的成果。在去年的进博会上,通用磨坊把行业专家和官方机构邀请到了展台进行法律法规的相关探讨,不到一年的时间,上述汇编了国内外宠物食品行业主要的法律法规的图书诞生。

进博会是观察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机遇的窗口。而从商品到爆品再到行业规则的迅速推进,对应的正是这一细分市场的快速崛起。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城镇犬猫数量较2015年增长了4.7倍,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也直接带动了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销量增长。2023年,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2793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市场份额为52.3%。然而,中国宠物食品市场供应链与品控层面存在诸多漏洞,也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上述图书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夏兆飞认为,这将为行业提供全面、准确的法规与标准参考,有助于推动宠物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进博会溢出效应的不断释放,越来越多看好中国市场的新朋友还在加入其中。

作为今年进博会上的新面孔,日本NTT Sonority首次参展。“NTT集团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很久,早在20多年前就已进驻中国市场,与主要的几家通信运营商合作已久。”NTT通信系统(中国)耳机事业部的总经理徐静娴告诉第一财经。

在进博会首秀上,NTT集团在声音领域方面的子公司NTT Sonority首次向中国市场展示声学品牌nwm,这也标志着nwm品牌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此前nwm品牌已进入日本和北美。徐静娴认为,与日本本土相比,中国市场体量巨大,中国消费者对于新品牌的接受度很高,中国市场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更新迭代非常快,因此对外资企业而言挑战不小,“在卷过竞争对手的同时,希望能推出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不断升级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既是进博会的成果,也在为展品变爆品乃至持续的销量增长提供动力。

在第一届进博会上享受到贸易便利化“甜头”的纽仕兰,实现了从新西兰牧场到中国人餐桌只要三天的速度,并借助一届不落的进博会,用不到三个月的就将“爆品”卖到了中国偏远地区市场。也因为“全勤生”的强烈获得感,他们开始反哺这一平台——搭建丝路电商直播间之外,还在把更多想要试水中国市场的新西兰品牌带到进博会上。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新西兰贸发局联合纽仕兰共同发起“丝路电商 云品进博”系列主题活动。新西兰贸易部长托德 麦克莱(Todd McClay)说,新西兰自进博会创办以来就一直参加进博会,今年参加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共有58家。自2017年中新两国共同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以来,持续深化双边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合作,电子商务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新兴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中国市场的智能化和低碳化转型正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众多原本以展商身份出现的跨国企业,如今已转变为投资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的绿色机遇,致力于将可持续的生意做大做强。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今年的进博会不仅成为了一场商业盛宴,更成为各行业密集发布报告的秀场。它不仅为可持续经济效益和实际进度提供了衡量标准,还分享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和建议,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德勤首次发布了《亚太地区强制性可持续发展报告系列》,该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鼓舞的趋势:已有35%的企业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功实现了收入的增长,同时还有35%的企业通过这些举措实现了业务的创新。此外,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与商业价值共赢——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2024》也指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渐显现,预计有四分之三的企业在未来的5年内将看到经济回报。尽管如此,企业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战略制定”和“路径选择”问题尤为突出。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