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繁荣、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始终在推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继2019年和2020年成功推出两轮支持政策之后,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率,以及营造更加优质的口岸营商环境,海关总署于近日(29日)正式发布了新一轮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16项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将全面助力长三角地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一体化发展。

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海关总署积极推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旨在改善特殊物品的进出境监管模式。一方面,海关总署正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工作,并致力于探索实现“白名单”在不同区域的互认机制。另一方面,海关总署对跨境电商出口转关模式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支持开展出口跨境电商跨关区退货监管业务试点,以及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的开展。此外,海关总署还在研究推进在义乌实施进口日用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以进一步提升进出口效率,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畅通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海关总署从促进物流降本增效、营造高水平口岸营商环境方面发力。相关举措包括拓展“联动接卸”模式适用范围,开展多式联运转关模式试点,创新空运前置货站模式;支持进境种苗开展跨关区附条件提离;构建长三角地区进境粮食入境港、中转港、目的地海关“信息互通、执法互助、结果互认”的协作机制;完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机制,加强“数据+调研”融合分析、“外贸+产业”关联分析,提升服务宏观决策能力,稳定外贸发展预期等。

安全是推动发展的基石。为了捍卫国家门户安全并全面提升智能化治理能力,海关总署已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包括:完善口岸病媒生物的联合监测机制,强化动植物疫情、疫病以及入侵物种的联合监测与预警体系;推动进出口农食产品和商品质量安全的协同监管工作;积极推动航空口岸“智慧旅检”的跨关区合作,并大力支持“智旅沪杭”以及“苏州城市航站楼”等项目的建设,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智慧化口岸管理。

此外,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长三角地区的外贸进出口业务依然表现出非凡的韧性和强劲的竞争力。根据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在今年前11个月的时间里,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合计实现了14.56万亿元的进出口总额,这一规模不仅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而且同比增长了5%,在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中占据了36.6%的比重,充分体现了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强大生命力和市场影响力。

发布时间:2025-01-08 10:44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