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拉开了冬季养生的序幕

时间:2024-11-09 14:29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在线       返回首页

  在热气腾腾的膏方制作间里,随着浸泡了超过6小时的第一批膏方药材缓缓入锅,100口巨大的紫铜锅被熊熊炉火包围,火焰跳跃,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老药工们手法熟练地不断搅拌着药材,浓郁的药香如同香气飘逸的微风,弥漫在整个制作间。不一会儿,制作间的温度便攀升至40℃左右。今日正值立冬节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岳阳医院)便以此为契机,正式拉开了冬季养生活动的序幕。

  冬季养生,膏方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养生主角”。在沪上中医养生界,"岳阳膏方"无疑是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吸引了众多市民纷纷慕名而来。这一现象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岳阳医院一直秉持着自制膏方的传统工艺。作为上海乃至全国规模最大、自制加工能力最强的医院,岳阳医院在每年秋冬之际,都会上演一百口紫铜锅同时熬制膏方的壮观场景,这已成为海派中医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其深厚底蕴和精湛技艺的生动体现。

  “很多地方的膏方都是流水线上操作,电脑控温,一体成膏,效率是高了,但老中医的传统也慢慢流失了。”膏方制作室里,经验丰富的中药师朱晓春正在用竹搅片翻着紫铜锅里的药材,他告诉记者,岳阳医院始终坚守古法炮制工艺,用紫铜锅煎煮,分七个步骤: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晾膏。这七个步骤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时间,最终出炉的是一人一方、原汁原味的岳阳膏方。

  上午10时许,第一批膏方的“头汁”煮好了。朱晓春介绍到,取出药汁后,再继续煎煮、压渣提取“二汁”,“头汁”“二汁”合并放置在容器中沉淀。为什么要压渣?老药师娓娓道来,“很多有效成分都含在药渣里,只有榨得干干净净,才对得起定制者花的钱。”

  明天,首批膏方将进入收膏阶段。收膏前,药师还会按照处方,依次兑入阿胶、鳖甲胶、黄明胶等胶类、黄酒和糖类,还有各种珍贵的细料,如虫草、人参、鹿茸等。文火熬制中,黑色膏体逐渐变稠,用竹板挑起膏体检查,能滴下成片,也就是“挂旗”,才算收膏完成。随后,经过分装和晾膏,就大功告成了。

  “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的说法。”上海市名中医、岳阳医院血液内科首席专家周永明主任医师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膏方进补也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关注。膏方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治病等多种功效。在冬季使用膏滋药加强相关脏腑的化生能力,充实一年中消耗的精、神、气、血、津、液等,在充实正气的同时,可祛除病邪,达到延缓衰老、减轻疾病的目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而定的中医养生原则,膏方正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养生方法。”岳阳医院老年病科首席专家陈咸川主任医师介绍到:“膏方的主要作用是扶正补虚,作为我国冬令进补的传统保健药剂,在冬令闭藏时节对多系统的疾病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广大市民防治疾病,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岳阳医院始终保留着古法炮制膏方的传统,是目前上海自制加工膏方历史最悠久、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医院。岳阳医院“海派膏方制作技艺”入选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年,岳阳医院膏方门诊的预约量已突破万人次。岳阳医院院长周嘉表示,“岳阳膏方”作为传承了数代中医智慧的瑰宝,汇聚了众多名医专家的宝贵临床经验,已经成为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传统中医特色品牌。每年,岳阳医院都会制作出约2万料的岳阳膏方,以满足社会需求。 为了更广泛地传播海派膏方文化,岳阳医院于2021年投资建设了一座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岳阳膏方”楼。这座大楼的一楼是岳阳膏方的制作基地,这里传承并熬制着传统的岳阳膏方技艺。而二楼则设立了中药膏方特色制剂传承工作室和海派中医膏方文化展厅,让公众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这一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中医膏方的熬制技艺。 岳阳医院始终将提升广大市民的健康水平作为己任,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致力于让中医药的益处惠及更多民众。同时,医院也在向社会传播科学的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以此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