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许多人初次接触到《天工开物》是在中学的历史教材中。那么,这部以《天工开物》为题材的舞蹈剧又是如何吸引观众踏入剧院,领略艺术与历史的魅力呢?

看点一:别具一格的抉择故事。众多观众对主角宋应星的人生选择感到钦佩。杭州的一位观众分享道,“在舞台上呈现的赶考场景极具震撼,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参加高考的经历。经过屡次失利后,宋应星毅然放下白袍,告别了赶考生涯,这种勇气让我深感敬佩。”

宋应星,自幼聪颖异常,对经史子集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农业工艺等领域,被族人赞誉为“才学横溢,博古通今”。在他28岁那年,他成功中举,然而在随后的六次科举考试中却未能及第。此后,他立志要为广大的黎民百姓撰写一部实用的著作。在当时,由于受到“士农工商”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许多文人学者在著书立说时多集中于经世致用之学、帝王将相之论。然而,宋应星却独树一帜,将目光投向了基层的劳动人民,倾心于记录农业、手工业的技艺,致力于为民众提供切实可行的知识。

“这种淡泊功名、心系苍生、追求实学的情怀,最终造就了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宋应星。”江西奉新县宋应星纪念馆馆长许彬彬说,与原著一样,舞剧《天工开物》把劳动人民作为历史的真正主角,正是其中熠熠生辉之处。

看点二:沉浸舞剧的互动“生长”。舞剧中一个场景让南昌市民胡永志印象深刻:各行业劳动者扛着各式手工器物和农作物,从观众席穿过走上舞台,“这种与演员近距离接触的互动,让我感觉自己也置身于舞台,内心对劳动创造的崇拜油然而生。”

类似的铺垫从开场就已酝酿。舞剧开幕前,一排“雕塑”静立于舞台之上,或采桑、或制瓷。等到观众走近才能发现,这些都是舞蹈演员扮演的明代劳动者,展示着书中对应的劳动发明创造。观众实地见证这幅生机勃勃的明代劳动生活场景,在与演员的互动、合影当中,时空的距离也被缩短。

更有意思的是,舞剧《天工开物》演出20多场后,舞剧结构和内容与首场相比,修改调整已超过三成。“舞剧有一个‘生长’的过程,我们会听取观众的反馈、专业人士的判断等,不断地调整和修改舞剧的表演。”陆川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场舞台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

看点三:“明制美学”的活化呈现。整齐的赶考队列、素净的棉麻服饰、泼墨的视觉写意……观众全程沉浸在《天工开物》空间布局讲究对称、服饰材质凸显肌理,布景线条流畅简洁,简约大气却又不失精致的“明制美学”中。

在主创团队的视角中,明代那种质朴而大气的审美风格,对于广大公众来说显得较为陌生,也因此激发出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为了深入挖掘这种独特的美学,他们深入研究了大量的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历史资料。基于“大、简、巧”的“明制美学”理念,团队巧妙地将这一美学风格融入到书中的白描绣像之中。舞美设计师罗亚卓表示,他们团队致力于运用简约、留白的东方美学手法,为《天工开物》打造出一个既精致又适宜、简约而不失雅致的舞台风格,以期呈现给观众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为了让舞剧既保留原始的生命力,又充分展现地域特色,主创团队在服装设计中汲取了大量灵感,这些灵感源自江西万年出土的陶器上精美的花纹。江西文演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练红梅表示,他们致力于还原和呈现明代的美学风格,使得《天工开物》不仅成为一部充满东方韵味、中国风格的舞剧,而且让明代那些充满古韵的文化在现代社会得以生动活化,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发布时间:2024-11-18 08:24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