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在我国各地展开巡演的舞蹈剧《天工开物》广受赞誉,深受观众喜爱。许多观众在观看后纷纷表示,“演员们仿佛都能凌空飞翔、神仙般的对决”“令人震撼无比、充满自豪感”。

文以载道,舞以塑魄。著名导演陆川大胆跨界,执导了这部独具匠心的舞剧。该剧以明代江西籍科学家宋应星的非凡生涯为灵感源泉,通过舞蹈艺术,生动再现了《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丰富传统工艺智慧。在舞台上,陆川巧妙地融合了“电影+舞剧”的创新模式,将“明制美学”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活化呈现,引发了广大观众和网友对中华民族深厚科技基因的强烈自豪感和共鸣。

以书籍为航标,航行于浩瀚的海洋。白发苍苍的宋应星扬帆远航,幕布缓缓垂下,掌声久久回荡。

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全明星阵容”团队,用轻盈飘逸、矫若游龙的灵动舞姿,演绎出《天工开物》的非凡魅力。尤其是谢幕时,三位饰演老中青宋应星的演员用腾空舞姿展示了高超的身体控制力,让现场观众惊呼“感觉摆脱了地心引力”。

《天工开物》原著编写于明末清初,是一本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共18卷,附有120多幅插图,描绘了明代及以前的中国古代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令人称奇的是,由于战火连绵、改朝换代,这本书曾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两百多年,到民国初期才在国内重新“问世”。《〈天工开物〉全新译注》丛书主编邱尚仁说,书中记载的造船、打铁、水利等很多技艺和工具延用至今。

全书没有一个具体人物、一个故事冲突,如何进行舞台呈现?在导演陆川看来,百科全书看似冰冷、科学、理性,但其中蕴含着一种滚烫的精神。

“这是300多年前一个读书人的时代担当和民族使命,我们希望用舞蹈和影像,去展现那个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陆川解释说。

在构建故事框架的过程中,创作团队最终决定以宋应星为蓝本,通过划分四个章节,生动展现宋应星对明朝农业及手工业技术的考察与记录,并借此讲述中国智慧遍及全球的传奇故事。

为了深切体会宋应星在创作过程中曾深入田间野外、山林采集素材的经历,创作团队特意多次踏足宋应星的故里及其著作地江西分宜,深入挖掘史料,试图揣摩宋应星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天工开物》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它以新颖的舞剧形式,颠覆了传统舞蹈的审美体验。在这部作品中,劳动人民的赤脚步伐通过精湛的全息投影技术,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展现在观众眼前。打铁的叮当声、稻浪的波动声、浇筑的轰鸣声、耕作的啄食声等,通过立体环绕的声效设计,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而那些错落有致的书页,在舞台上不断推移、旋转、组合、分离,变幻出一系列极具张力的隐喻空间,仿佛在诉说着古代科技与智慧的传奇。 在这场“舞蹈+电影”的艺术融合中,现代视听技术与古代科技的巧妙结合,使得《天工开物》的内涵在舞台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满和展现。观众不仅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深刻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还能在舞者们的精彩演绎中,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场跨时空的演出,无疑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发布时间:2024-11-18 08:21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