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2024年,被誉为“演艺之都”的北京,再次展现出其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璀璨光芒。在这一年里,舞台艺术成为了连接国内外艺术家的重要桥梁,众多名家名团纷至沓来,中国文化的声音不断向世界传递。双向积极的文化交流硕果累累,不仅为“大戏看北京”这一文化名片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也使其时代意义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拓展。

近期,我对自己的观演日程进行了梳理,发现乐迷冯先生已经用手机在2025年1月1日这天设定了特别的日程提醒。这一天,备受瞩目的国际钢琴大师安德拉斯·席夫将重返国家大剧院,再次向北京的观众们展示他那精湛、细腻的演奏功力。冯先生感慨万分:“差点儿就错过了这场视听盛宴。”回想起12月初音乐会门票开售后瞬间售罄的火爆场景,他至今仍心有余悸。而这种紧张刺激的抢票时刻,在2024年几乎成为了冯先生生活的一部分。今年,延续着2023年北京舞台的辉煌,世界各地的大师级人物和知名乐团纷纷抵京,共同为北京观众献上了无数璀璨的演出时刻。

在国家大剧院,安妮-索菲·穆特、祖宾·梅塔、瓦莱里·捷杰耶夫、马林斯基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永恒乐团等响当当的名字接连出现,留下了动人的文化记忆;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升级重启的2024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广邀俄罗斯国家话剧院、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法兰西喜剧院、法国柯林国家剧院、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瓦索·阿巴希泽州立新剧院等戏剧“国家队”登台,万花筒般折射世界戏剧舞台的现状与趋势;在第2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音乐持续筑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从非洲大陆远道而来的南非开普敦歌剧院,深度刷新了北京演艺事业的交友距离;在北京艺术中心、天桥艺术中心等加速崛起的地标性剧场,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俄语巡演版、原版伦敦西区音乐剧《猫》、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等热门音乐剧数度拉动全城的观演热潮,影响力辐射周边城市……

国际艺术家的到来,极大丰富了“演艺之都”的内容供给和观演选择,以今年的“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为例,境外剧目数量创下历年之最。而透过活跃专业的北京演艺市场,艺术家们也正在了解今日中国。维也纳爱乐乐团主席、小提琴家丹尼尔·弗洛绍一走进国家大剧院,便被这里的氛围深深打动,绵延数百年的古典音乐吸引着年轻人甚至小朋友入门欣赏,这种景象“让我们触动,也让我们赞叹”,弗洛绍说。

北京文艺创作的沃土因源源不断的文化交流而愈发丰厚,滋养出了一批批视野宽广、品质卓越的杰出作品。今年11月,国家大剧院倾力打造的全新版本小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隆重首演,汇聚了来自9个国家的艺术家共同演绎,为这部历久弥新的经典赋予了轻盈灵动且富有现代感的全新诠释。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的首部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正火热上演,该剧以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巨著为创作基础,汇聚了中俄两国的主创团队,实现了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对《战争与和平》这一世界名著在中国的首次成功改编和演绎。

导演阿丽娜·切维克感慨道:“尽管我们的主创团队来自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但在探讨爱、关怀等永恒主题时,我们却拥有着共同的情感共鸣。”在历时数月的紧张创排过程中,中俄艺术家们积极寻求共识,尊重差异,携手为这部宏伟巨著注入了崭新的时代解读。正如作曲家舒楠所言,大家在这过程中“打破了许多传统规矩,坚守正道的同时,创新性地创作出了一部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战争与和平》”。

发布时间:2025-01-02 15:24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