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期,备受瞩目的上海工业博物馆(以下简称“工博馆”)正式拉开了建设序幕。这座博物馆选址于我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江南制造总局旧址,旨在打造一座与世界一流水平相媲美的国家级工业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工博馆秉持“总建筑师、总规划师、总评估师”三师联创的理念,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建设主体为上海工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而设计工作则由我国著名的华东建筑设计院与日本知名建筑师隈研吾事务所联手完成。预计整个建设周期为30个月,预计于2027年6月完成竣工验收。在项目建设的同时,还将同步推进上海工业博物馆与中国船舶馆的一体化建设,共同打造一个展示我国工业发展历程的全新窗口。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现代工业的集聚地、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为适应博物馆的变革趋势,打造工业博物馆的新范式和“新外滩工博群”,上海工博馆对标全球定义、世界眼光,按照国家体系、上海特点、中国气派、世界回响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理念,顺应“行业发展、体制机制、展陈技术、空间功能、文化消费”的变革趋势,创新探索“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营”模式,建立合作联盟,串珠成链构建“1 1 N”上海工博馆体系;结合“数字化与逆数字化”方式,展示工业过程,赋能制造流程演绎,增强互动式、沉浸式共情体验,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工业文明。

例如,用重现江南制造总局历史场景讲述原址故事,用亲历者档案再现“三线”精神,用沉浸式体验展示工业生产过程,以“万吨水压机”等展现中国工业力量,结合数字化技术剖析展示“四梁八柱”重点展品,以大白兔奶糖、“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代表性产品,体现“工业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工博馆项目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巧妙地运用工业画卷式的连续波浪形屋面,生动地展现了工业浪潮的磅礴气势。其中,“工业之门”的打造,不仅是一次首发首秀,更是一个融合时尚与消费体验的空间。滨江大台阶的设计,作为建筑与滨江水岸共生的重要过渡,更是巧妙地将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翻译馆和船舶馆的设立,则巧妙地延续起江南旧址的记忆,并与世博地带的肌理相融合。 该项目遵循“城市空间、数字空间、文化空间、生活空间”多元融合的原则,以及“工商文体旅教科传”功能复合的理念,实现了跨界创新。通过塑造“微车间”、“微产线”等特色空间,该项目聚焦于“制造”、“体验”、“品牌”、“艺术”、“设计”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工博馆”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各方力量得以汇聚,共同打造工业旅游的新地标,成为工业记忆的承载地,以及工业文化的会客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