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春季时节,金黄色的油菜花田成为年轻人热衷的观赏地。在湖南的韶山、浏阳、常宁等区域,油菜花不仅呈现丰富的黄色,还绽放出红、绿、紫等多样色彩,令人既感惊奇又充满喜悦。

在这片绚烂多彩的油菜花海背后,默默耕耘的“功臣”正是湖南的农业专家们。其中,湖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刘忠松教授,更是将这一现象称为科技助力文旅发展的创新举措。他指出:“湖南拥有超过2000万亩的油菜田,我们不仅要致力于提高油菜的出油率,更要将其打造成一道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为湖南的旅游业增添独特的魅力。”

近期,在湖南这片广袤的三湘大地上,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杂交水稻之外,还涌现出了众多令人瞩目的农业科技成果。其中,“太空育种”技术培育出的鲜辣椒,以及运用杂交技术精心培育出的湘云鲤、杂交翘嘴鲂等新品种,都备受瞩目。此外,还有一种仅以饲料为食、四季吐丝的彩色蚕,更是为湖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可以说,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湖南正展现出浓厚的“科技范儿”。

湖南农业资源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艳青介绍,2023年,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湖南农业科技创新的聚焦点。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的水稻、油菜、大豆等农作物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把育种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投资百亿元的岳麓山实验室应运而生。

岳麓山实验室占地近600亩,新建了不少楼房。“岳麓山实验室锚定‘建设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种业实验室’目标,整合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39个省部级以上平台,1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参建。”湖南省政府岳麓山实验室工作专班负责人邵胜强介绍,目前实验室已进驻230个科研团队、2000余名科研人员。未来3年,实验室将集聚2500名以上国内外种业领域高水平人才,汇聚湖南省乃至来自全国的种业科研力量。

2024年9月,袁隆平生前所在的杂交水稻技术团队成为首个入驻实验室的技术团队。“片区建成后,可储藏超过80万份种质资源,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宝库之一。”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团队首席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告诉记者,入驻后,实验室为技术团队提供了设备、资金、场地等多方面支持,为低镉、超高产、耐盐碱等重大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更优条件。

岳麓山实验室科研部负责人王峰指出,与一般科研机构不同,岳麓山实验室作为一个创新型主体,在人才选拔、管理运作、日常运营和绩效评估等方面,打破了传统科研体系的限制,构建了一个人才可以自由流动的环境,从而提升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在岳麓山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阶段,就已经确立了“边建设、边攻关、边出成果”的发展战略。至今,岳麓山实验室聚焦于种业底盘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以及重大新品种培育等领域,全力推进科研攻关工作。同时,实验室还积极承接并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通过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5-01-10 19:43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