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期,在上海举行了第十轮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开标仪式。在这场国家级的药品“团购”活动中,共有62种药品成功中标,来自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了入选的预选资格,这一数量创下了历次集采活动的最高纪录。

不同于往年每年两次的集采活动,今年的第十批集中采购成为本年度国家层面的唯一一次。据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透露,本次入选的产品主要呈现价格大幅下降、以国产药品为主的特点。

在我国,药品集采的原则是“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这一原则与国外以新药为主的医保目录谈判策略有所不同。我国的药品集采主要聚焦于那些已经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以及专利权已过期的原研药。在本次的药品采购中,共有62种药品成功入选,这些药品均为专利期满、市场上有多家企业生产且竞争激烈的药品。这些药品的覆盖范围广泛,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多个重要疾病领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优质治疗选择。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国家医保局表示,集采在减轻群众“老药”费用负担的同时,为支持新药纳入医保腾出费用空间,连续7轮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累计谈判纳入530种新药,不断提升优化群众用药结构,同时促进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前九批集采共涉及374种药品,集采品种平均降幅超50%。第十批集采降幅首次未公布,但据米内网不完全统计,本次有50多个产品(以药品名+企业名+规格计)降幅超过90%。

今年集采规则的调整是导致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金春林指出,本次集采的入围门槛有所提升,同时将原先的50%降价标准调整为不超过同品种最低“单位可比价”的1.8倍即可中选,并引入了“复活”机制。

主要是为了提升竞争的激烈程度,从而推动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至合理水平。他解释道,以取消50%降幅作为入围标准为例,原本企业只需降价50%便可以初步获得入围资格。然而,在第十批集中采购中,这一标准被调整为药品价格不得超过最低价的1.8倍,这对于原本价格较高的原研药或进口药来说,无疑增加了中标难度。与此同时,还新增了一项规定,即在入围后未中标的企业将获得第二次机会,这一“复活”机制有助于缓解竞争压力,同时也增加了中标企业的数量。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