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长征镇伯士路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预计一年取水1.8万立方米

时间:2024-11-30 10:34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在线       返回首页

  在追求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下,采用就近的河水资源浇灌绿地已成为一种趋势。相较于传统自来水,利用河水浇灌不仅节能减碳,而且在经济效益上也展现出了显著优势。近期,位于普陀区长征镇,紧邻伯士路与同普路交叉口的敞开绿地,已经开始使用经过精心过滤的外浜河水进行灌溉。这一创新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年取水量将达到1.8万立方米,这些水资源将全部投入到周边约1公里范围内,覆盖约15公顷的公共绿地灌溉工作中,有效提升了绿地的生态环境和节水效率。

  记者实地观察发现,使用水源前,需先将灌溉管道与取水口相连,随后在智能控制系统中设定所需取水量,并使用专用IC卡进行取水操作。随后,这些河水被抽入岸边的水箱中,经过沉淀和过滤处理,再被提升至取水口。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控制系统上设有0.1元/立方米的取水价格。这是因为河湖水不能擅自无偿取用。许多人并不知道,擅自从河道取水使用有法律风险。我国《水法》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

  普陀区的上述项目已获得取水许可,其必要性也经过了研究论证。区水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和用自来水相比,就近取用河水至少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经济效益,以附近绿地一年“喝”掉1.8万立方米自来水为参照,使用河水的水费只有自来水的几十分之一,大幅降低用水单位的成本;其次是改善生态,养花草的人都知道含余氯的自来水要放一放才能浇花草,而经过过滤的河水,含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质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节能减碳,使用预先灌装的自来水开车到点位浇水,反复灌装、运输的过程会排放更多温室气体,影响空气质量,就近取用河水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推动绿色生态建设,普陀区相关单位积极行动,率先在公共绿地实施水资源灌溉试点项目。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松江校区)在2018年投资82.51万元,精心打造了河道水利用项目。该项目通过抽取附近的沈泾塘河水,经过严格处理后,被用于校园绿地的浇灌和养护工作。此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促进了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已经向松江区水务局提交备案申请,并且年取水规模达到了1095立方米,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树立了良好的示范。

  从日常生活的点滴节约做起,积累起来,便能汇聚成令人瞩目的江河湖海。根据上海水务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市的用水总量达到了73.27亿立方米,这一数字相较于2022年有所下降,减少了3.69亿立方米。此外,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用水量降至了16立方米,而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则降至32立方米,这一成绩相较于2020年分别实现了15.8%和5.9%的显著下降。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上海市在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