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降至14.1%左右

时间:2024-12-28 09:16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

近期,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2024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该会负责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在近年来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据预测,到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有望降至14.1%左右,这一比率相比2004年的21.3%有了显著下降,降幅高达7.2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我国物流行业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紧密连接着生产与消费、内贸与外贸,构成了一个助力生产发展、促进消费增长、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参与国际竞争的现代服务体系。在国际上,通常通过计算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来评估一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物流成本投入的水平。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不断致力于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物流运行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已从2012年的18%降至14.4%,这一成绩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物流领域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成果。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11月,***办公厅、***办公厅公开发布《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深化物流领域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等5方面重点任务,对于指导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A级物流企业超过1万家,在航运、航空、铁路、快递、供应链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群体。经营主体基本完成从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向现代物流转型,正在加快向供应链服务升级,通过调整产业组织方式,补齐生产性服务短板,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赋能促进物流创新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网络货运、数字仓库、无接触配送等“互联网+”高效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自动分拣系统、无人仓、无人码头、无人配送车、物流机器人、智能快件箱等技术装备加快应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强调,要想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关键在于调整生产组织方式,从而全面降低供应链全链条的成本。为此,各地区、各部门需加强系统集成,促进协同配合,深入做好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篇文章。这包括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着力培育和发展物流枢纽经济;进一步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以及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化,构建涵盖采购、生产、销售及回收等环节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体系。 此外,还需进一步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推动公路货运市场的治理与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以及“水水中转”等措施,以市场价格为导向,推动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将更加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借助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供应链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创新变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加速实施,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望得到有效降低,为经济的持续回升和向好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