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工智能+”要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紧密相连

时间:2025-01-09 09:43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在线       返回首页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旨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边界。它通过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学习、理解、解决问题、决策、创造力和自主性等多种功能。在上海,人工智能被列为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这不仅关乎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是产业深度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并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业界普遍认为,连接与交互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推进“人工智能+”的战略布局中,必须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紧密相连,以此实现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在本次会议上,喜讯连连:我们迎来了上海市首批“模塑申城”行业应用示范基地的正式发布,同时,“模塑申城”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也宣告启动。此外,徐汇区也推出了“人工智能+”十项行动计划。借助政策的有力支持,以模速空间为先锋的上海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正致力于通过深化空间与要素的聚合,加速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并加快实现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建设步伐。

当电信主干网接入广泛终端后,人工智能可以赋能万物“智能互连”,由此摆脱设备和平台的限制,在端、边、云之间自由流动。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学龙在现场展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图景,也让“生态”“集群”成为与会者口中的高频词。

毋庸置疑,模速空间这个市区联手推出的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最能体现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效应。如今,这里已汇聚255家大模型企业、34个备案大模型以及100余家投资机构,开展了近300场生态活动。羚一智能总经理陈启明说,尽管去年11月才入驻,但已然跑出了“上下楼变上下游”的合作加速度:原本,企业多与大模型开源机构合作,现在则与其他入驻企业,如商汤科技、MiniMax等开展业务对接。这不仅为企业找到了更多技术合作伙伴,降低开发成本,也将由点及面推动“万物相连”成为可能。

然而,“面”的形成离不开众多“点”的孕育与成长。在“人工智能+”领域,其落地所需的成本,成为了众多初创科技企业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此次会议上,共有五个“模塑申城”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其中包括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系统、模塑申城语料普惠计划等,这些平台的推出将为创新主体提供便捷、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这将极大地助力提升上海在创新和产业要素方面的密度、强度和浓度,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徐汇区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中,特别强调了“产业集群倍增行动”与“空间布局优化行动”两大举措,旨在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生态的协同效应和创新能力的引领作用。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一系列创新服务,包括“算力券”和“语料券”等,以降低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本。此外,还将率先尝试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的登记、运营和保护工作。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模速空间为核心,将进一步拓展至徐汇滨江的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并向漕河泾开发区、徐家汇环交大地区以及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地延伸,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空间布局体系。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