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日,盛大的纪念富连成社创立120周年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富连成戏曲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携手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富连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并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精心承办。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展开,旨在深入探讨富连成社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为戏曲艺术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在上午举行的纪念学术论坛上,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孙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指出,本次论坛的宗旨在于回顾历史悠久的富连成社的发展历程,并深入探讨其在传统艺术教育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论坛也将致力于分析富连成社对当代戏曲艺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启示。孙院长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能够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通过专业领域的学术讨论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经验分享,加强青年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探讨京剧在教育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推动京剧艺术的长远发展。

富连成社后人、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叶金森讲述了富连成社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过程,回顾了富连成自1904年成立以来的招生、培养、演出特色和创办过程中的各种波折。富连成社1948年停办后,其教师和毕业生依然在各地艺术学校和剧团继续传承京剧艺术,培养人才,为京剧的普及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刘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廷信分别以《富连成研究的历史责任与现实意义》《富连成研究与富连成学的建构》为题,剖析了富连成社的育人历史对当今戏曲教育的启示,以及研究富连成社这一戏曲教育学术“富矿”在今天的重要意义。

“富连成的管理者和教师们对大量传统京剧剧目的艺术特色和训练价值进行了深度考察与考量,并在此基础上颇为合理地制定出了剧目教学在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剧目选择、剧目适配以及相应的教学规则。”刘坚教授强调,京剧教学是成品教学,分别用什么戏开蒙、精进、成熟,都是需要仔细研究、慎重选择的。王廷信教授表示,目前的富连成研究数量与富连成现存的种种文献、人员资源相比还有很大开发空间,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研究队伍。

学术座谈环节,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刘辉分享了富连成的先祖从安庆市太湖县进京的历程,及老一代艺术家在京城取得的辉煌成就、桃李满园后依然情系家乡,捐赠京剧文化作品和历史文物的故事。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讲师刘璐提到,中国戏曲学院去年刚刚招收了第一届戏曲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也会将富连成的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更紧密的衔接,努力探索如何培养新形势下的戏曲教育普及方面的人才。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的李吉庆谈及了自己学戏的经历及与富连成社一些艺术家及后人的交往际遇,分析总结了京剧大师们的教育风格和他们在不同时代对京剧艺术的热爱追求。

在此后的青年学者论坛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周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陈忆澄等青年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各地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从业者、文艺界人士、关注爱好戏剧的法律工作者,分别就各自研究的主题展开分享,涵盖了京剧及其在全国各地剧团的发展历史、对戏曲剧目和流派的艺术表现分析、富连成社史对当今戏曲教育的启发价值等。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华象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同时也是富连成公司的法律顾问——徐经纬先生,从法律及其应用的深入角度,发表了题为《从富连成看文化法治的意义、困境及出路》的精彩演讲。在演讲中,徐经纬先生深入探讨了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并详细阐述了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富连成的知识产权,从而推动其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在本次论坛上,最引人注目的年轻研究者分别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康逸侨和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袁梦。在论坛的点评环节,孙萍教授对这两位年轻才俊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未来可能继续探索的方向给予了深入的指导和点评。孙萍教授强调,当代戏曲教育应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同时放眼全球,努力培养出既符合新时代需求、又具备国际视野、专业素养过硬、品德高尚的戏曲人才。她认为,青年研究者的力量日益凸显,对于富连成研究的发展来说,未来的工作应当更加体系化,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确保研究路径清晰,成果显著。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