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期,上海地区的气温持续下降。根据多家儿科医疗机构的最新消息,尽管普通儿科门诊的就诊人数增长并不显著,但呼吸科各专科门诊的就诊量却有所上升,增幅大约达到了两成。去年曾经一度流行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有所回升。专家指出,随着气温的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也有可能逐渐上升,进入发病高峰期。因此,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家长,要注意加强孩子的保暖和防护,以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指出:“根据上午的最新数据,与上周同一时间段相比,尽管整体普通儿内科门诊和急诊的接诊量仅增长了1%,但呼吸科各个专病门诊的接诊量却实现了22%的显著增长。”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受到近期上海气温变化的影响之外,换季时空气的干燥和寒冷,以及秋冬季尘螨的活跃,都可能导致儿童呼吸道敏感。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3至6岁的低龄儿童在幼儿园中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和病毒混合感染,因此,我们特别提醒家长们要给予这一年龄段儿童更多的关注和防护。

本季流行的病毒有哪些?殷勇介绍,约三成为鼻病毒感染,约40%至50%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大多为超过5岁的儿童,和去年的大规模流行不同,今年诸如坏死性肺炎、肺栓塞等并发症的病例都尚未出现,只有极少数发展至大叶性肺炎的患儿”。

据了解,肺炎支原体具有其特定的周期性流行,去年恰为流行的高峰期,“但在每一年中,也会有季节性变化,秋冬是高发期。今年不少感染这一病毒的孩子躲过了去年那一波高峰,没有抗体保护。同时,由于没有疫苗等保护措施,感染后及时诊疗很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最新统计中揭示了门急诊的接诊情况。数据显示,尽管整体趋势并未显著上升,但与上周相比,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有所上升。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北方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肺炎支原体的较高发病率。在上海,由于去年已经经历了一波较为严重的流行,目前人群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因此今年的发病情况并没有去年那么剧烈。目前,肺炎支原体的主要高发群体为大约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指出,肺炎支原体之所以被称为“非典型”,主要是因为它与其他细菌性肺炎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其发病过程通常较为缓慢,初期症状可能与普通感冒相似,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咳嗽、喉咙痛、疲劳等轻微不适。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肺炎症状。正因为如此,这类感染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因此,若儿童出现症状加重,如持续性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家长和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