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诺和诺德研发的司美格鲁肽注射剂——诺和盈,专为成人进行体重控制长期使用。该产品于11月17日在上海正式宣布投入市场销售。

司美格鲁肽在全球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截止到2024年的前三季度,我国知名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惊人的294.6亿美元。在这其中,司美格鲁肽相关产品的销售额高达203.46亿美元,占据了总销售额近70%的份额。然而,在司美格鲁肽产品销量火爆的背后,却是资本市场的一份冷静。在过去短短的6个月时间里,诺和诺德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跌幅超过了22%。

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业界普遍持乐观态度的减肥行业里,为何会呈现出如此显著的分化现象呢?

施用诺和盈药物。

司美格鲁肽已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热门”药品。

在2022年10月份,SpaceX的创始人兼CEO马斯克通过社交平台X分享信息,表示自己通过实行禁食疗法并使用Wegovy药物,在短短一个月内成功减轻了9公斤体重。Wegovy的活性成分是司美格鲁肽。

两年后,同样以司美格鲁肽为有效成分的“减重产品”诺和盈在上海官宣上市。

从作用机制来看,对于肥胖症患者,诺和盈可以通过抑制摄食中枢,延缓胃排空,通过降低食欲,达到减少热量摄入从而降低体重的目的。但业内人士表示,正因如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通过胃肠道来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

据悉,诺和盈可以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其减重效果可以持续至少2年,并带来多重健康获益,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腰围、降低内脏脂肪、改善血脂、逆转糖尿病前期等。

不过,这总归是一款处方药,有明确具体的适用人群。具体来看,诺和盈对患者的初始体重指数(BMI)有着明确规定,应该符合以下条件——一类是BMI≥30kg/m2的人群,属于肥胖;另一类则是27kg/m2≤BMI<30kg/m2的人群,属于超重,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等。

一些灰色空间也需要警惕。目前,在天猫、阿里健康、美团以及饿了么等平台搜索相关药物,均能看到预约留药服务信息。

其中一家私立医院直接把美团的商家头像换成了“诺和盈到货”几个大字。该机构在商品主页挂出了一份价格为1630元的预约链接,对应的是“新手必打套餐”,包括5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肠道膳食益生菌组合、减重顾问在线指导、营养师跟踪服务以及耗材。

平台上的商品详情。

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如何预约,对方表示,不需要提供体检报告,BMI没有达到适应证要求也没关系,“先下单再来做体检,没有甲状腺髓样癌就都可以使用”。

“这种说法自然是一种误导,一定要符合适应症才可以使用。”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GLP-1“双寡头”

司美格鲁肽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自从被证实有减重和降糖功效后,GLP-1类药物一度成为减肥药中的明星产品,各家药企争相入局。

除了司美格鲁肽,另一代表性产品是礼来研发的替尔泊肽,这是一种GIP/GLP-1受体激动剂。今年7月,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商品名:穆峰达)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目前尚未在中国商业化上市。

不过在2022年5月,替尔泊肽已经在美国获批上市,适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商品名为Mounjaro;2023年底又获批了减重适应症,商品名为Zepbound。

从目前来看,诺和诺德和礼来两家公司在GLP-1类药物领域中占据了九成市场,相关适应症和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展。摩根大通去年作出预测,到2030年,在礼来和诺和诺德“双寡头”的推动下,GLP-1类药物的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

但就第三季度财报来看,两家“巨头”公司的表现和市场预期并不完全相符。

先看诺和诺德,表现确实远超预期。财报显示,Wegovy在第三季度为诺和诺德带来了高达24.6亿美元的销售额,远超分析师普遍预期的22.2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79%。

但礼来的财报就没那么“惊喜”。财报显示,礼来第三季度营收为1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不过,市场最关注的以替尔泊肽为有效成分的减重药Zepbound,在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仅为12.6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17.6亿美元;同样拥有替尔泊肽为有效成分的糖尿病治疗药物Mounjaro,在当季的销售额为31.1亿美元,亦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37亿美元。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认知上的先发优势是二者销量差距的重要原因。早在2021年6月,诺和诺德Wegovy在美国作为减肥药获批。礼来则姗姗来迟,2023年11月,Zepbound才在美国获批。

中间的时间差,就是在药物销售市场非常重要的“先机”。

“医疗产品不像消费品,可以通过广告完成营销。不管是Wegovy还是Zepbound,作为一款处方药,首先要影响医生、再影响患者。当产品先进入市场,就可以率先对医生和患者进行科普教育,就能够拥有认知上的‘先发优势’。”赵衡说,这是诺和诺德的销量超预期的重要原因。

“内卷”的未来

事实上,除了两大巨头,GLP-1的赛道已经十分拥挤,玩家们的打法不一。总的来说基本有两种,研发创新药,或等待专利到期抢占仿制药市场。

一方面,从目前市场布局看,针对GLP-1受体为靶点的药物开发已成为减肥药临床研究的主流,辉瑞、安进、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药企巨头都有产品正在研发;看向国内,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国产药企也正在布局GLP-1减重赛道上的创新药。

另一方面,众多仿制药企业已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在中国市场,备受瞩目的司美格鲁肽的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正式到期。目前,包括华东医药、丽珠集团、翰宇药业、石药集团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均将目光聚焦于明星GLP-1品种仿制药的研发,纷纷跃跃欲试,以期在仿制药市场抢占先机。

然而,资本市场近期对这一情况的态度并不乐观。在过去6个月内,诺和诺德股价跌幅已超过22%,目前股价为105.27美元/股;礼自自今年9月起亦呈现出波动性下降的走势。

赵衡指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预期的变化。随着玩家数量的不断增多,未来市场必然会出现价格战的激烈局面。专利一旦到期,市场将真正进入以渠道竞争和成本控制为主的阶段。随着上市药品数量的持续增加,GLP-1药物的整体价格有望下降,届时市场竞争预计将愈发激烈。然而,尽管如此,整体目标人群的规模并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当价格竞争激烈到一定程度,真实的市场容量可能并不如预期那般庞大。这也是导致两大巨头股价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