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星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名为“放映计划2.0”的新年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德国和英国等国的14位艺术家的创作。

众多艺术家现身现场时不禁感慨:开馆的盛况仿佛就在昨日,转眼间,星美术馆已走过两年的历程。

2022年岁末,随着美术馆的正式开馆,它因独特的选址和建筑风格而备受瞩目。这座美术馆的所在地,曾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首个海陆转运铁路平台——“日晖港货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星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由享誉世界的普利兹克奖得主、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亲自操刀。他巧妙地选择了尊重历史、延续传统的方案,力求不破坏建筑与历史的紧密联系。因此,星美术馆不仅是在日晖港货栈的原址上新建的一座艺术殿堂,更是对这一历史遗迹的致敬与传承,展现了建筑与历史的和谐共生。

连结着过去与当下的日晖港货栈,也成为一个撬动社会大美育的契机。以“停靠”的绿皮火车为媒,星美术馆开展的公教项目空间“艺术小火车”成为孩子们天然的“课堂”和“游乐场”。

星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彼时,开馆展题为“开启START”,英文START即为星美术馆的英文名称;开馆首秀在新年到来之际向公众“开启”;更重要的是,星美术馆希望中国当代艺术在现代化的国际格局中焕新出发,在上海这座文化之都中“开启”一番新气象。

两年过去,数据印证活力:星美术馆共出品12场高质量展览和11场品牌合作活动,吸引超52万次观众走进美术馆。馆内相继展出了近180位中外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伴随出版研究文献23册,同期,获得艺术作品捐赠27件,书籍捐赠1798册。

“社会大美育”成为他们的特色。特色公共美育项目“艺术小火车”及“艺术家在现场”公教活动举办近510场,接待了11260位大朋友、小朋友,及3900余组家庭,并于去年被徐汇区文旅列 “社会大美育”项目名单,践行“城市美育”,构建拥有START星美术馆特色的“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美育体系,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创造力与活力激情。

全民参与的大美育,也在展览中体现。以此次的“放映计划2.0”展览为例,采取了OPEN CALL的形式,向全球范围征集高质量的影像创作作品。期间,星美术馆收到了超160位作者的近200份作品投稿,投稿人,并不局限于艺术家。覆盖的年龄段,也从60后到95后。比如80后的陆明龙,是一位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和音乐家。斜杠身份让他将建筑、游戏、视频、音乐和小说等多元化实践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不断扩展的电影宇宙。

又如98年出生的赵润东,是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一代,他的作品紧密联系着当代社会和年轻文化。其创作关注于数字时代催生的新一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通过使用3D游戏技术和AI技术来探索数字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自我认知和生存状态等重要议题。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共创历程,不仅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与匠心,更在观众的参与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星美术馆深谙此道,特此邀请观众一同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观众的每一次观赏与体验,都如同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使其内涵得以丰富与深化。以声音艺术家娄能斌的杰作《日与夜》为例,该作品巧妙地融合了古今中外的电影元素,从200部不同题材的电影中汲取灵感,包括《爱乐之城》、《廊桥遗梦》、《两小无猜》等经典之作。在创作过程中,娄能斌独具匠心,从这些电影中截取了酒吧、酒店、客栈、咖啡厅等场景,巧妙地去除了音乐、音效、人物对话等元素,仅保留这些场景中的环境噪音。通过对这些噪音的精心拼接与组合,最终成就了一件极具视觉与听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

你正在关注的那个特定瞬间,其选择完全取决于每一位观众的主观感受。在他眼中,那些常常被忽视的环境元素——诸如周围环境的噪音、恰到好处的气味,以及细微的空气流通——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共同构筑了人们的舒适空间。它们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搭建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带来了安全感。不同的观众,基于各自的体验和感知,将对这些元素产生各自独特的解读和理解。

发布时间:2025-01-21 10:2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