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在2024年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主题日活动中,揭晓了新一期的15家“美术新空间”名录。如今,上海“美术新空间”的阵容已壮大至30家成员。

与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相比,“美术新空间”并非特指那些固定的展览馆所,而是泛指那些设立于室内或室外的特定区域,且通常向公众免费开放的视觉艺术展示平台。这些空间如同点缀在都市脉络中的璀璨星辰,遍布于商场、社区、地铁站、公园等各个角落。它们以其“小巧而精致”的特点,承担着艺术展览与美育推广的双重使命。在这批获得认证的“美术新空间”中,不仅有备受瞩目的文化旅游“热门打卡点”,还有深入生活脉络的艺术“加油站”,它们在不经意间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元的感官享受和情感共鸣。

徐家汇书院是徐汇区图书馆新馆,以图书馆+塑造多元的艺术空间。空间巧融古今艺韵,阅读空间充满海派艺术元素。艺展讲座络绎不绝,夜校课程缤纷。不仅是美术爱好者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更是向市民群众普及艺术教育的平台。

自2016年成立起,上海宝龙艺术中心始终将关注点聚焦在亚洲当代艺术上,积极引进具有当代性和国际性的高品质展览,推荐和扶持新锐艺术家和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项目。

M50创意园以当代艺术为主导进行布局,充分利用公共空间进行艺术相关活动,其艺术时代的价值远超工业时代的价值。在整体保护保留并有利于其文化艺术功能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与苏州河滨水岸线充分协调,漫步其中,能感受到地区的整体活力。

围绕“社会大美育”主题,在祁连公园内出现了一座“宝山社区美术-枢纽站”。以微更新营造社区“小而美”文化空间,通过袖珍的专业美术展播撒美育种子。

由上海市第五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七灶村打造,目前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地方重塑工作室、上海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青少年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导入艺术展览、艺术研学、学术沙龙等资源。

坐落于和平公园内,与公共图书馆相融合,通过阅读与艺术的无缝对接,促进自然美学、人文情怀与当代艺术的深度交流。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艺术文创新地标,目前已打造包括“未来秀”“艺立方”等场景在内的大策展空间。实现公共空间与生态艺术的融合,为市民、游客呈现一个“无墙美术馆”,带来艺术生活交融的惬意感受。

在武康路393号甲,有一座1933年建成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走进这里,你能看到和老房子有关的图片、模型、美术、摄影作品,帮我们了解徐汇乃至上海老房子的深厚历史内涵。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园第二居委会将艺术家刘毅在美术馆的画作直接移植至小区的三面围墙,并且邀请上海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在小区内举办工作坊,将美术馆风格的展览引入社区的居民活动中心。

在陆家嘴市新建的住宅区中,电梯间内增设了展览空间。中华艺术宫利用“何谓海派”主题展览中的两场活动,挑选中国现代绘画佳作进行社区拓展展览,将绘画历史图片、讲座以及工作坊等活动直接送到居民的家门口,有效缩短了艺术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4-12-29 11:05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